也门

常识伊斯兰历史中各派别的由来


常识:伊斯兰历史中各派别的由来

来源:《我们》杂志

物换星移,乾坤扭转,曾经那个罗马不要、波斯弃之、愚昧无知、多神崇拜、活埋女婴的黑暗麦加,最终在公元年4月24日迎来了新的曙光,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这里诞生。

在身兼使命的23年的岁月里,把一个愚昧无知的民族,引领成为世人的楷模,让麦加再一次成为人们的精神中心,并在麦地那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王国,伊斯兰崛起,八方来朝,纷纷加入伊斯兰,横跨欧亚非三大州。那也是伊斯兰意见最统一的年代。然而距我们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过世,和四大哈里发前三任相继离世之后,圣门弟子出现了分歧。主要原因是在哈里发的职位由谁来出任。穆斯林大众对此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一时之间为这个问题,圣门弟子之间发动了战争,互相攻伐。

《古兰经》中说:“你们是被选择的最优秀的民族。”(伊姆兰家属章:)可是在出现这些问题之后,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真主会怎么裁决这些人;他们这些人把刀架向自己的穆斯林兄弟,是不是大罪;如果是大罪的,会不会伤害信仰,能不能进入乐园。尤其在穆尔维耶建立维玛亚王朝后,这些问题在人们中传播开来,几乎是全民都在探讨,如干大罪的人,伊玛尼是否还存在。也就在这些问题的催动下,首先出现了历史上的三大派别:什叶派,出走派,暂缓派。

什叶派

起初形成于哈里发欧麦尔执政后期,在哈里发阿里执政时期他们慢慢发展成为一股潮流。他们认为继使者(愿主福安之)之后,阿里是第一继承人,也就是哈里发。公元年,阿里遇刺身亡。政治意见不同的两派之间,发生了伊斯兰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内战,从年一直持续到年。年阿里被刺杀,渐由政治集团演变成宗教派别。阿里死后库法人拥戴其子哈桑为伊玛目,并且麦地那穆斯林也承认哈桑当选哈里发,但被迫让位给政敌穆尔维耶。穆尔维耶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年穆尔维耶去世,他指认其子叶齐德继任哈里发,激起了麦加、麦地那及库法穆斯林的坚决反对,阿里的另一个儿子侯赛因拒绝向叶齐德效忠并被库法穆斯林宣布为哈里发,起兵反抗,但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城被倭马亚王朝的军队残忍的杀害,起义失败。阿里的追随者们目睹了阿里和其孩子——哈三、侯塞因一一成为烈士之后,什叶派迅速得到发扬,追随他们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的原则基本如下:

1.主张阿里是除使者(愿主福安之)之外世界上最贵的人,谁违抗阿里,谁就是真主的敌人,不忏悔就是没有伊玛尼。

2.继承哈里发是宗教要素,不能通过协商确定,使者(愿主福安之)必须钦定他之后谁是哈里发,哈里发离任前也要钦定下一位哈里发。而且只要是钦定的人选,都是完全被护善的,绝不会犯错。

3.他们认为人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生命,财产不被他人伤害,暂时保留观点。也就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这个观点来源于,在艾卜·伯克尔被民选为第一任哈里发时,阿里保持沉默,没有发言。是因为为了保护自己。)

4.他们用什叶派的传述学家,和圣训学家一致没有传述的伪造圣训,确定使者临终前嘱托过,阿里是继他之后的最佳哈里发人选。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哈里发人选只有十个人,阿里极其孩子们,他们的分析图如下:

以上图片从第七位开始,在什叶派中的十二伊玛目派,和伊斯玛仪派之间有分歧

出走派

出走派是伊斯兰派别中保护诚信,坚持自己立场中最为严格的一派。在历史上这个派别产生的原因是,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及阿里相继继位。其中阿里继位后,伍麦叶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起兵反对阿里。阿里调集军队迎战,在即将获胜之时,穆尔维耶眼看失败,随即让士兵用兵器挑起《古兰经》,要求以《古兰经》为决断,并高呼:“我们都是穆斯林,我们之间因为宗教产生的分歧,真主会原谅。因今世产生的矛盾,我们彼此既往不咎吧!异口同声的高声诵读: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阿里一听不忍心再向自己的穆斯林兄弟出手,并下达命令,让军队停止战争,接受这种仲裁。仲裁的方式是,双方各选一名代表,代替自己的集体利益与对方代表协商,一致决定,在七个月之内公开决议结果。导致阿里内部分化,一部分人站起来说,这种裁定是错误的,我们不接受。我们为你,不惜与他们发生战争,你却要和解,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不可以。并且强迫阿里承认,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然你就是叛教。但是阿里没有响应他们,随后这伙人就离开了,所以他们被称之为“出走派。”出走派也分为几个两个派别,中正派和过激派。这些派别在历史上颁发了一些奇怪的律令,甚至声称真主还会派遣一位“使者”,降示一部新的“经典”,来废除《古兰经》。也否认《古兰经》中的——优素福章。最终他们中有些人转换成为艾巴德派,剩下的人在倭马亚和阿巴斯王朝的打压下,逐渐消失了。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1.遵行宗教所有事务是信仰的一部分,任何一个违抗真主的行为,都可以使其成为非信士。

2.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哈里发,无论是古莱世家族的人,还是埃塞俄比亚的黑奴,前提他是由所有穆斯林自由人士共同选举的。

3.阿里的哈里发是正确的,一直到他采纳穆尔维耶的意见,用古兰经裁决之时,阿里犯错了,并且他们把阿里武断为“叛教”。

4.必须违抗不公正的伊玛目。他们认为不可以,因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名义,而暂时委曲自己,求全他人。这一点不类似于什叶派。

5.他们承认前三任哈里发是合法有效的,但是必须撤职奥斯曼。因为他们认为,奥斯曼在任命教官时有失公正,违反艾卜·伯克尔、欧麦尔的方针。

暂缓派

他们主张推迟判定赢干大罪之人,直到末日。不能在今世用律法判断他们的对错,入天堂或者火狱。他们认为人没有能力鉴别这件事的对错,一切事物交付给真主。他们产生的原因是,当阿里的追随者们,由于阿里的接受穆尔维耶的建议,用《古兰经》裁决,而分为两派:什叶派和出走派。出走派把阿里、奥斯曼、以及那些主张裁决的人,武断为非信士。什叶派把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及其支持者们武断为非信士。这两派都把建立倭马亚王朝的所有人武断为非信士,并且诅咒他们。并且穆斯林大众被欺压的活在权威之下时,有一部分圣门弟子(包括:赛尔迪·本·艾比宛噶苏、阿卜杜拉·本·欧麦热、穆罕默德·本·穆斯里麦、欧姆拉奈·本·哈穗尼、哈萨尼·本·沙比特、艾布·白克乐)厌恶这种争斗,想创造一条中正的路线,淡化这种分针,和平共处,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他们阻止门下涉足两派的争斗,强迫自身不去探讨双方之间的对错,并且把裁决权推迟,交付给真主。因此他们被命名为“暂缓派”。起先这个派别都是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非常中正。随着时间推移,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慢慢脱离了其初衷。开始追随自己的私欲,涉足非法领域,尤其有人通过推迟判决这个借口,赢干各种非法之事,成为暂缓派的污点。所以再再传弟子:宰德·本·阿里·本·侯塞因说:我已经和他们声称,渴望真主会原谅放荡的暂缓派脱离了关系。该派分为前期的,和后期的。前期在圣门弟子时与穆斯林大众派,比较接近。后期越来越极端。

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

1.把对赢干大罪之人的判决,完全交付给真主。真主意欲惩罚,则惩罚;意欲原谅,则原谅。(这只是这个派别圣门弟子时的主张,到后期此派已经违背这种原则。)

2.伊玛尼是诚信和认识,遵行不伤大雅。也就是说,有信仰的前提下,违抗真主无妨信仰;没有信仰,做善功在后世没有作用。

3.过激派妄称信仰就是心里面的相信,至于口舌的名扬叛教言语、拜佛、在伊斯兰国家相信基督教,犹太教,然后没有忏悔的死了,依然是穆民。

伊斯兰版图越来越大,很多其他宗教中的人们也纷纷加入伊斯兰,其中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拜星教徒等其他异教徒。这些人想预谋一种新思潮,用他们原本的信仰,给现在加入的这个新的宗教,制作一套华丽的外衣。在伊拉克,尤其是巴士拉地区,是当时所有宗教、文化、知识的殿堂,这里涌来了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文化的有识之士,都想在这里名垂青史、载入史册、大放光彩。由于前期都受不同文化的熏陶,不同宗教的渲染,那么思想的不同,对现信奉的宗教原理出现分歧,也就成为那个时代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思潮。

宿命论与反宿命论

有部分人主张,人没有意志,人的意志是被剥夺的,他们认为人的意志和行为是真主所造,否定人具有行为的能力和自由,他们就是宿命论,又名前定论。这种思想不是产自阿拉伯人,而是犹太人。是朱尔德·本·迪拉海姆从犹太人哪里学来的,并把它传授给哲海慕·本·宿弗瓦尼。因此也被命名为哲海慕派。哲海慕带着他的思想出现在胡热桑地区的“替惹密子”(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某地)。当时这一地区的省长是合勒斯·本·塞力智,他抓捕了哲海慕,随后杀了他,伊历年。也有一部分人正好与这个观点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人有绝对的意志自由,也就是说人具有绝对的行为能力和自由,来反驳宿命论,他们是反宿命论,又名自由意志论。

宿命论者的原理:

1.人的行为是被强迫的,没有选择能力,也就不存在顺从的说法。

2.主张《古兰经》是被造、新生的,他们否认真主的这一属性。

3.伊玛尼就是知道,只要知道有真主的存在,就是有信仰的。

4.通过理性认知真主。

5.否认在后世面见真主。

6.乐园和火狱不是永恒的,乐园的居民享受一段时间,火狱的居民受罚一段时间后,火狱和天堂就会消失,一切归位零。

7.不能用凡是形容被造物的属性,形容真主,他们认为那样会导致把真主拟人化。因此,他们否认真主的实意属性。

反宿命论

他们产生的原因,麦尔百德·本·哈立德·哲海尼(他原来是哈三·巴士拉的弟子),听到有人用前定论,来给自己的犯罪而开脱。随后开始反驳这一学说,他认为人有绝对的意志自由,在抵制宿命论方面他走向了极端,并且说了一句载入史册的“伪名言”:事情都是偶然或碰巧而发生的,没有什么注定之说。

反宿命论的原理:

1.否定真主的前定。

2.强调人有绝对的自由意志,在人的行为事发之前真主不知道,也没有注定,只是在行为发生之后真主才知道的。

3.主张《古兰经》是被造的。

4.否认真主的实意属性。

5.伊玛尼是知道,承认真主与使者。

宿命论者只强调了人类及其言行是真主创造的一面,忽视、甚至否认了人类具有意志自由和能力的一面;反宿命论者则强调了人类意志自由的一面,忽视了人的意志与言行也属于真主造物的一面。而且过分的夸大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就会使人陷入绝对自由主义的泥潭,而否定人类意志自由及其能动性则会陷于宿命论,导致消极无为,不思进取。这两派已经销声匿迹在历史的河流中,但是宿命论和反宿命论一直是引起研究者们的讨论、与分歧,直至今日。但是受这两派的影响,穆儿太则莱派别诞生了。

穆儿太则莱

最为有影响力的也是这个派别。穆儿太则莱的产生也是极具戏剧性的,当时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谢赫”,名叫哈桑·巴士拉,他有很多学生,其中一个名叫瓦穗里·本·阿推耶。有一天老师正在给他的弟子们上课,有人进来问:我们这个时代有人把干大罪的人断为叛教,他们是“出走派”。还有一些人认为无妨信仰,只要有信仰,干大罪不会使人丢失信仰,他们是“暂缓派。”谢赫,您怎么认为呢?老师还没回答,他的学生瓦穗里·本·阿推耶,站起来回答,我认为这种人既不是穆民,也不是非穆斯林。因为他念过作证词,也做过一些善功。但是如果临终前没有忏悔,那么他会永居火狱,不过真主会相应地对他减轻刑法。然后老师就说:“瓦穗里离我们而去了。”因此他们被命名为“穆尔台则莱”。穆儿太则莱在伊拉克得到了发扬光大,尤其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前期的一些哈里发都信奉这种思潮,所以坐镇当时伊斯兰主流思想的是“穆儿太则莱”。穆儿太则莱是理性派,他们主张善恶,好坏均是用理智来衡量。并且企图用理智涉及所有领域,这种主张也成功的让他们发扬在那个充满,信仰原则不同,和宗教不同的环境下。他们认为,干大罪的人,既不是穆民,也不是非信士,而是在天堂和火狱之间。他们也很开放,敢于尝试所有的新兴学科,比如希腊哲学,逻辑学。这两门学科也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伊斯兰的。他们具备一套完整的体系,不可否认,穆儿太则莱在保护伊斯兰思想,免遭其他外来思潮的破坏方面做出了不可破灭的贡献。他们著书立说,与一切不同辩论者辩论,而且为此游历各地,并且成功的保护了伊斯兰,没有被其他信仰渗透。但是当时的一些法学家,圣训学家,和前三代们和穆儿太则莱有一些矛盾,三个原因造成这些矛盾:

其一,穆儿太则莱违反先贤,用理性裁决一切事物,尤其认主方面。

其二,穆儿太则莱获得了政治力量的支持,并且强迫那些与他们意见不统一的学者,必须转变到穆儿太则莱的阵营。否则就被抓、坐牢。例如在“安拉的言辞”是被造、新生的、还是固有的方面,主张“安拉的言辞”是固有的,不被造的大多数学者受到迫害,如伊玛目罕百利、伊玛目布哈里等诸多学者入狱。当有人问伊玛目沙菲尔时,伊麻目沙菲尔巧妙的回避了这个问题,他说:《新约》、《旧约》、《古兰经》都是被造的。(他这里的《古兰经》是指《古兰经》的字面)。就这样伊麻木沙菲尔巧妙的摆脱了这种惩罚,因为当时“正统派”这个思想还没有出现。穆儿太则莱在朝时期,阿巴斯王朝的很多哈里发,不但信奉他们的思潮,而且强迫人民也要信奉,甚至颁布很多法令,强制人们遵行他们的主张。

穆儿太则莱的主要原理:

1.他们以理性衡量事物的好坏,丑恶。

2.理性认为真主必须给予仆人最合适的。

3.认主的途径是理性,而不是明条(古兰,圣训)。

4.赢干大罪不入火狱。

5.真主必须履行自己的承诺与警。

6.伊玛尼是,相信和遵行。

7.否认对赢干大罪者的说情。

8.只承认真主“固有”和“独一”的两个属性,否认其他实意属性等十二项原理。

这一思潮,从伊历第一世纪末期,直到第四世纪初期,在这所有的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历史上出现了两位人物,一位是在巴格达的伊玛目·艾什尔勒,卒于伊历年。另一位是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伊玛目·玛图勒迪,出生于伊历三世纪,撒马尔罕,现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卒于伊历年。这两位学者的诞生,也是正统派的开始。

正统派

伊玛目·艾什尔勒幼年时跟随母亲,嫁给他的继父艾比·哈希米·仲巴依,随后师从继父,全方位地学习穆儿太则莱的观点,也从他们那里学习希腊哲学,逻辑学。也跟随当时很有名的一些法学家、圣训学家学习,但大多数时间都跟随其继父,艾比·哈希米·仲巴依也是当时的穆儿太则莱学派中的泰斗。最终成为一名有名的学者,由于他能言善辩,曾多次替师父与他人辩论,并且凯旋而归。他追随穆儿太则莱长达四十年之久,最终离开了穆儿太则莱。据传有两个原因使他彻底分离穆儿太则莱:

第一,他向师父提了一个问题,兄弟三人,老大寿终顺从而亡;老二寿终违抗而死;老三夭折;他们的结局是什么?他的老师回答:老大进入乐园,老二火狱,老三在乐园和火狱之间。学生又问老师,要是老三说,为什么不让我寿终正寝,我可以做善功,进入乐园。老师回答:真主会说,这对于你是最好的,因为我知道,你长大不会做善功,只会进入火狱,我是为了保护你,才让你早早夭折的。学生又问:那么老二会说,真主啊!为什么不让我早早夭折,也不会进入火狱受罚!老师哑口无言,无言以对。因为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关于穆儿太则莱一整套原则的问题(前面提到的八项)鉴于第二项,所以当弟子问老师,那么老二向真主询问,为什么你不让我早早夭折,也不至于我现在入火狱,那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时,所以老师才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其次,据传伊玛目·艾什尔勒有次在梦中,梦到使者告诉他,你要援助正确的派别。不久后,一次拜后默默念记主辞时睡着了,再次梦见使者告知他,你要援助正确的派别。随后坐静十五天,离开人们,深思熟虑,真主引导了他,也就在这两件事情之后,伊玛目·艾什尔勒在星期五这一天,巴士拉的一座小清真寺,站上演讲台向大家演讲:你们中有认识我的,也有不认识我的,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某某人,我曾经主张“真主的言辞”是被造的、人不可能看见真主、恶行是人自己的行为(不存在真主的意志)、总的来说,我以前一直跟随穆儿太则莱观点,今天我要忏悔,彻底脱离穆儿太则莱,转向穆斯林大众的方针,而且我励志从今往后,我要著书立说,反驳穆儿太则莱。随后在当地有了一定根基,逐渐有很多学者追随他,以他的思想为核心。成就了一个学派,就根据他的名字命名——艾沙尔勒。

伊玛目·玛图勒迪毕业于艾比·曼苏乐·尔雅族的学堂,被算为是哈乃菲学派的第四代弟子,精通法学、法学原理等其他多个宗教学科,他门下曾培养了许多学者,最为著名的就是认主学的领域。在宗教原理和细节等诸多疑难问题,当地的学者、群众都去找他解决问题。同时代的很著名学者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如正道的领袖”、“圣行的楷模”、“重拾梦想者”,等等很多美名。他也大量著书立说反驳穆尔台则莱。这两位学者虽然相隔万里,但是在主张、思想、信仰方面几乎一致,只有极个别、不是原则性的分歧。也就在这时候穆尔台则莱的思潮开始走向衰弱。也就形成了现在的正统派。

正统派的基本原则如下:

1.否认理性衡量丑恶,丑恶是明条规定的。(在这一条原则方面,伊玛目·玛图勒迪持相反观点,伊玛目·玛图勒迪认为理智可以衡量丑恶,但无权裁决结局。)

2.认主的渠道是明条,理性是辅助。

3.伊玛尼是心里的坚信,遵行是完善信仰。

4.赢干大罪交付真主,真主意欲惩罚则惩罚;意欲原谅则原谅。

5.给真主确定实意的属性。

6.任何事物对于真主不是必须的。

7.人的自由意志和行为是真主创造,但是人具备选择性的能动性。

8.善恶都是真主的意欲,但这种意欲并不代表真主会命令,满意,喜欢。

9.可以见真主。

10.使者(愿主福安之)通过真主的许可,会为他的教生中赢干大罪者求情。

11.天堂火狱的存在,和永恒。(以上观点全是伊玛目·艾什尔勒的主张,虽说伊玛目·艾什尔勒与伊玛目·玛图勒迪没有质的区别,但也存在局部不伤原则的意见。不同意见观点之后有注明。)

艾巴德派

这是一个极少数的派别,他产生于伊历二世纪,主要主张就是宽容,是出走派中演变而来的一个派别,以中正得名。也是思想上最接近伊斯兰大众派的。现如今还存在于阿曼、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一些局部地区。

宰德派

什叶教派分支之一,是追随宰德·本·阿里·本·侯塞因·本.阿里·艾比·团里布。这个派别是什叶派中最出名的一个派别,也产生于伊历二世纪,也最接近穆斯林大众派。这个派别中的大多数人不妄断任何一个圣门弟子,他们认为伊玛目也不具备极端什叶派所描述的那种品级。据传,大伊玛目老人家曾经非常喜欢宰德,并且帮助他,邀请他,而且形容他说:我见了宰德·本·阿里,我认为他是这个时代最懂法学的,最有知识,回答问题最快,也是最会说话的。宰德卒于伊历年。这个派别还存在于也门、伊朗等国。

艾哈迈德派

艾哈迈德派,又名嘎迪亚尼派。该派从印度伊斯兰教中分化出的具有混合教义的宗教派别。19世纪下半叶创建于印度,创始人是米尔扎·古拉姆·艾哈迈德出生于伊历年。此人主张相信艾哈迈德为安拉差遣的“新使者”,穆斯林说法中伊玛目马赫迪的化身,同时又是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和印度教神毗湿奴的化身。宣称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并非“封印的使者”,在他之后还有使者,艾哈迈德即是“新使者”,经其改造完善后的伊斯兰教为“纯正”的伊斯兰教,相信其学说者为“真正”的穆斯林。认为世界各大宗教同出一源,各教信仰者应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否认伊斯兰教的“圣战”观念,主张与西方殖民者和平共处。嘎迪亚尼,和他的清真寺就像麦加与禁寺,朝觐就去他的清真寺。不过世界穆斯林联盟在麦加穆斯林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在伊历年,热比尔力暗喔里,一致决议这个派别是叛教的,已不属于伊斯兰教。因为他们把真主人格化,还妄称他是真主的儿子。

(本文译自埃及爱资哈尔高二年级课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zz/78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