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趣味科普你不知道的咖啡的由来以及咖


关于咖啡被发现的传说,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版本应当是一致的:一位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后,变得很兴奋,牧羊人也尝试吃了这种植物,嗯,他也很兴奋。这件事其实提醒着我们,睡不着的时候数羊可能跟喝了咖啡一样,不会有任何效果的,放弃吧。

咳,言归正传。

当人们发现一种新奇物件,尤其是这东西还是活的,那肯定是要征服的。怎么征服呢?种植。

埃塞俄比亚作为最早发现和饮用咖啡的国家,却不太争气。埃塞俄比亚最早期的食用咖啡指南是这样的:将整颗果实咀嚼来吸取果肉中的汁液,然后将研磨碎的咖啡豆与动物脂肪混合,作为长途出行的必备佳品,一颗补充体力,两颗精神抖擞,三颗......

公元-年间,咖啡从埃塞俄比亚传入也门,埃塞俄比亚原始的使用方式也直接把也门给带跑偏了。也门人把果皮果肉晒干,到随后泡水喝,咖啡豆丢了不用。几百年之后,才终于发展到了将绿色咖啡豆放在开水煮成饮料的地步。通过咖啡豆煮水喝这件事,人们也意识到了喝咖啡豆水比干嚼咖啡果肉好像更有些滋味儿。

随着这种小豆子的不断出口,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get咖啡豆新技能的队伍中来,约在公元14世纪,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焙制咖啡,大家可以DIY,加奶、加糖,随心所欲。古兰经禁酒,所以咖啡这个提神佳品在阿拉伯世界广泛流行。

对于伊斯兰教派的咖啡使用方法论,也门咖啡文献专家卡法有这样的描述:他们每逢周一和周五晚才喝咖啡。煮好的咖啡先装在红土烧制的大瓮内。祈祷前,教长用长勺舀取咖啡入小杯,从右侧开始传给信徒啜饮。口中反复念着:心中无杂念,唯有真主存我心......

就这样,喝咖啡成为了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这种加持使得咖啡成为了社交必备,更成为家常招待客人的门面当。于是咖啡豆身价水涨船高,所以咖啡种植的历史,也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史。

咖啡豆再好吃我们都不能忘记它的另一个身份:咖啡豆是种子。随着咖啡成了硬通货”,可以说是“一豆在手,天下我有”。年土耳其攻陷也门,控制了也门出口咖啡的摩卡港,在抢夺胜利品之一的咖啡后,就很心机的把出口的咖啡豆都煮个半熟再卖,轻松垄断咖啡贸易近百年,为帝国积累大量财富。

但是,大航海时代下商品与贸易几乎是没有秘密的。随着17世纪的荷兰迎来了黄金时代、海上称霸,叱咤风云一时的荷兰人,将咖啡的幼苗偷偷移植回国;前往麦加的朝圣者也将咖啡种子成功带回印度。咖啡豆“偷渡”成功,打破了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垄断。

随着咖啡种子流传的愈来愈广,作为盛行一时的刚需饮品,咖啡的种植却并未遍地开花。原因很简单,咖啡可不是那么容易被“驯服”的,它对种植环境十分苛刻。

我们以咖啡土著国埃塞俄比亚为例:埃塞俄比亚东南地区海拔-的热带雨林,咖啡在此如沐春风、快乐成长。这里日平均气温20°C,年降雨量在-,雨量充沛且雨季时雨量分布均匀,而且土层深厚,表土有机质含量在5%左右,土壤呈弱酸性。

这些条件看起来十分苛刻,但仔细琢磨下又觉得很熟悉。

没错,是云南。

云南省的西部与南部地区处于北纬15°至北回归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之间,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日照。在云南的热区,高山屏障阻挡了冬季自北而来的冷空气,减轻热带作物的寒害;而南面的低海拔却有利于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到来,带来丰富且均匀的降水......云南,满足了咖啡生长环境的各项严格指标。

那么,咖啡又是如何从大西洋的争霸中辗转来到了云南呢?

其实云南第一颗咖啡种子是法国人带来的。没错,又是浪漫到什么都能干得来的法国人。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穿过层层咖啡林,走进神秘的小山村,朱苦拉村,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咖啡树的地方。年,法国传教士为了喝咖啡,口腹之欲促使他带来了这片土地从未接触过的陌生种子,这颗种子在教堂的门外生根发芽。十年之后,宾川县的部分地区就出现了零星的咖啡种植...年,景颇族边民引入咖啡种植,作为庭院栽培以供观赏。而现在,云南的普洱、德宏、保山、临沧四个地区占据了云南85%的咖啡种植面积,是真正占据咖啡规模化种植的历史之门。

同时,有趣的事情也随之而来:法国人带来云南的咖啡,在最初的繁殖地,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本土化改造。

比如,在我们印象中关键词为“高歌”“火把节”的彝族男女,每日都享受着狄更斯、毕加索、卢梭等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大KOL一样的生活方式,即:日饮咖啡3-4杯。

渐渐地,当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咖啡文化。在朱苦拉村,咖啡的一生被纯手工的方式安排的明明白白。新鲜的咖啡豆从古树上采收晒干后,竟然以嗑瓜子的方式给咖啡豆脱壳。左手一把豆,右手一只碗,左手送豆入口、右手接豆进碗,嘴剥20颗耗时等于手剥1颗的强大劳动效率,让“嗑瓜子法”几乎占据着朱苦拉村古法造咖啡的头把交椅。

除此之外,有用猪油炒制咖啡再进行烘焙和研磨,还有逢年过节一定要有一杯咖啡的酒桌文化。咖啡不再是居庙堂之高,而是融入到了当地人的血脉与精神中,因地适宜,被用于最日常化的生活之中。这种变化也正佐证了云南是咖啡的最佳产地之一,由此才会在多年的时间里,以奇特的融合方式变成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合适的生长环境使得咖啡豆的生存欲异常旺盛,供给着云南人的日常需求。云南咖啡以前种植生产相对粗放,主要以量取胜。但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然适合优质精品咖啡生长。

云南之美,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奇特多样的地貌和修理壮美的山川风光,多远的“地道风物”也紧紧握住了人们的味蕾,云南咖啡俨然成为其中浓郁的一味。

CR:微博博物杂志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ly/104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