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17年,读过的书


17.Forbooks

粗略算了一下,今年读了77本,其中小说和非小说比例约1:1,大概是个明显的进步了。木心说:读书如交友,读万卷书,朋友总有千八百个。是啊,这一年认识了很多人。

《书海泛舟记》

《父子大学》

门外大雪一尺,门内衰病一翁。

寒鸦三两声,旧书一二种。

公谓此时枯寂否,此人枯寂否?

1

如《书海泛舟记》和《父子大学》的作者者范福潮。老先生出生于一九五七年,父亲是清末民初的教员。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使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与文字相伴。先生说:“多艰苦的日子,我们都能过,坐拥书城,我们觉得非常富有。”从幼年学习,到青年插队,到中年工作,到老父辞世。作者用他的人生经历贯穿了整本书的写作,他见证着整个社会的变荡,而书陪着他成长成熟。

这两本书中,我了解到真正的读书人是在怎样读书爱书,关于读书的态度,关于读书的方法…作者是真正饱读诗书之人,所以他用最真诚的语言来叙说深刻的道理。书中妙语连珠,不一一赘述。

《文学回忆录》

2

“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如《文学回忆录》的作者木心。真正见识到知识的广阔无垠,从希腊罗马神话,到印度的史诗中国的诗经,先秦诸子唐诗宋词戏曲小说,中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英法俄德,象征主义存在主义未来主义,莎士比亚曹雪芹萨特加缪……怎么感受呢?赞叹。一个人怎么才能知道那么多东西侃侃而谈。那个时代的人经历了太多东西,所以坚持下来更觉不易。“我怀着悲伤的眼光,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日月》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从此,我愿随长生,那个如佛的男子。

3

很多小说中今年很喜欢安意如的《日月》。读完这本书受到了诸多的冲击和洗礼。诚如作者说,书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关乎成长,关乎觉悟,关乎超越。我们活在这世上,会不会有人是另外表现形式的你?像长生和sam,像长生和谢江南,像长生和仓央嘉措…脆弱的他,世俗的他,超脱的他。我不知世间的爱竟如此深刻。深到我愿原地守候,只等你来,只要你来。刻到骨肉,拜你为佛,等你度我。最后,把爱你化为血液,终身流淌,然后放下。每个人受到宿命的指引,来到某地,遇见某人。如我遇见此书,幸运之至。“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从此,我愿随长生,那个如佛的男子。

《苏东坡传》

《生活的艺术》

4

躺在椅中——椅子越低,坐时越舒服。“而这种情形的合理结论当然是,最舒服的姿势就是平躺在床上。”

简单了解一个人后再读其作品,可能更容易些吧。林语堂爱喝茶,喝咖啡,少饮酒,最难是在生活中找寻情趣。他爱抽烟,宣称自己的散文都是由尼古丁构成的,将烟视为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读着就忍不住想拿起一根烟,体会一把在烟云中的感觉。今年先后读了其《苏东坡传》和《生活的艺术》。卧在床上,是有益于人的——“因为一个人的头脑,只在他的足趾自由时,方是真正自由的;只有在头脑自由时,他方有真正思想的可能。”躺在椅中——椅子越低,坐时越舒服。“而这种情形的合理结论当然是,最舒服的姿势就是平躺在床上。”呵!谈话,找志趣相投之人。“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因人而异,因境不同——饮酒、泡茶、抽烟。茶需静品,酒当细酌。诗意的讲茶,热闹的谈酒,并且真是从肉体到精神上对烟无限的喜爱。可爱的老头。

《在这个不幸时代的严寒里》

“我自己还赤身裸体,在这个不幸时代的严寒里被迫出逃;我一个老头子,自己驾着马车四处奔走,车是尘世的车,马确是天外来马。”

5

看完伊凡·克里玛在《布拉格精神》里对卡夫卡大篇幅的描写,对这个孤独又绝望的人产生了近乎身临其境的兴趣。他企图以同一个女人生活来结束自己的隔绝状态,以婚姻来充实生活。一次次激情的尝试,绝望的破灭,最后不得不继续蜷缩在巨大的孤独地洞里。(“爱情是一把刀子,我用来不停地在我的伤口内转动。”)。卡夫卡是一个时代,在不同的书里都会看到这个名字。接着读了他写的《在这个不幸时代的严寒里》——“我自己还赤身裸体,在这个不幸时代的严寒里被迫出逃;我一个老头子,自己驾着马车四处奔走,车是尘世的车,马确是天外来马。”简单了解过之后,每一篇文章都像是在说他自己。在混乱中品尝最苦涩的孤独和绝望。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6

“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收录了理想国一年中举办的沙龙论坛或出的书中的态度片段。从这本书中主要认识了两个人:沈从文和梁思成。可以说从年建国前前后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知识分子饱受煎熬。在一个政治是非还没搞清楚的时代,一言不合就受到抨击和迫害的时代,如何痛苦。太难了。对比前面读的布拉格的作家们是怎样的反抗,那个时期可以说也是中国文人的灾难吧…被改造的呢?记得高中课文好像有《边城》的选段,重新读了下,读完不知要怎么说些什么。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足以概括一切了……翠翠的父母,老祖父,大老,二老,还有她自己。“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完成这本书也不过才32岁。可惜年起的后半生里,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再未进行任何文学创作。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

《毛姆读书随笔》

就算分离的世界天空依然相连,有没有在风中听到我呼唤。

7

《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收录了作者阎连科从-年间,对或喜爱,或尊敬,或伟大的作家作品的20几篇剖析和阐述。读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自己文学素养的浅薄和无知。写的可以说很好了,里面提到的书基本都没读过,看完之后都很想读……可能很多东西是建立在数量上的,但做好一件事情之前一定需要深厚的积累和透彻的思考。

《毛姆读书随笔》,很值得读的一本书和一个人。之前就记得毛姆说的一句话:“除非你真正享受阅读,否则阅读毫无用处。”这本完,觉得自己在读书方面的困惑清晰了不少,就好像一个遥远的人告诉你这样做没错,是可以的。关于读书,关于哲学,关于作家和作品。他说:“我读了这些书后,觉得心思充实了许多,要是没读的话,恐怕我就不是今天的我了。”是啊,书本没有意义,不过是人活着寻求趣味的一种方式,我想所以我做。之后又陆续看了他的《月亮与六便士》《面纱》《刀锋》。

重读

8

esmusssein?esmusssein!

今年重读了几本:

读《穆斯林的葬礼》依然哭的不能自已——雁归有时,潮来无讯,唯独明月不再升起。

读《少年维特的烦恼》依然心疼孩子般的你啊——永远热泪盈眶。狂喜,或者绝望。

读《月亮与六便士》依然震撼——为那些不在乎肉体的享受和世俗的看法,满腔热血的创造和寻找,以得到心灵的安宁的人。不管活着还是死去,最终都是幸福的。

读《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好像有点能读懂了。

读完每本书都多多少少忍不住赞叹,每本被认真完成的书都是作者的心血,像一个脱离了掌控的孩子。可以不喜欢,但要尊重。其他的不详细说啦,列个完整书单:

小说类:《古董局中间》、《长安十二时辰》、《无常店》、《草房子》、《血色浪漫》、《穆斯林的葬礼》、《呼兰河传》、《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隐身衣》、《边城》、《回眸》、《望春风》、《红岩》、《山楂树之恋》、《人民的名义》、《日月》、《萧十一郎》《武林外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送艾伯特回家》、《廊桥遗梦》、《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杀死一只知更鸟》、《长夜》、《无人生还》、《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少年维特的烦恼》、《情书》、《情人》、《永不言弃》、《蓝色城堡》、《月亮与六便士》、《刀锋》、《寻找时间的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这不幸时代的严寒里》、《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佩德罗·巴拉莫》、《最后一个故事,就这样啦》。

非小说类:《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书海泛舟记》、《父子大学》、《孤独六讲》、《比我老的老头》、《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闲读林语堂》、《惜别》、《你为什么活着》、《厚积落叶听雨声》、《毛姆读书随笔》、《丈量书与笔的距离》、《布拉格精神》、《理性的抉择》、《孤独的城市》、《破解高更之美》、《胡适的北大哲学课》、《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断舍离》、悉达多》、《仓央嘉措诗传》、《我是爬行者小江》、《狗狗的疗愈》、《摄影的构图》、《我爱这说不出的浪漫》、《浮光》、《在书中小站片刻》、《焚毁书籍》、《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往事如烟,人生似梦。愿昔在,今在,永在。

书与摄影

祝顺遂,平安。

sea









































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jj/31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