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获奖作品第三届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


大诗人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即将来临的考试季

读书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了出来

那么小团子会带大家每天读一篇文章

希望大家在即将到来的考试季

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

让我们南广校园的书香更加浓郁

第二届“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三等奖作品

椒房繁华梦已沉

------品《长门赋》有感

动画与数学艺术学院沈玮一

不知怎的,我总是对古时的一些情爱故事和女性多着迷些,无论结局是轰轰烈烈,亦或是残酷悲凉,总想多去书本里探究些故事,多知道些她们的辛酸历程。华夏五千年的历程,或明明灭灭总少不了这些红颜的云裳俪影点缀,隐隐约约眼前浮现出多少绝色女子,霸气掌权天下的武则天,痴情不羁的高阳长公主,贤淑有才德的班婕妤......但是我却独爱《长门赋》里那个傲气却爱而不得的失意女子------陈阿娇。司马相如笔下的陈阿娇,不再是那个位高权重肆意刁蛮的公主,也不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我读到的仅仅只是一个思君不见,自怨自艾的可怜女人,她曾经一切的繁华梦都已沉了......

谁曾许孩童之诺------金屋藏娇

郎骑竹马绕青梅,金屋藏娇恩爱重。

读罢《长门赋》,内心如云雨般翻腾,对司马相如能写下如此悲凉凄惨的深宫妇怨的崇拜,对汉武帝刘彻始乱终弃的愤恨;对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君王至上的痛恨;对那个倚门而望,苦守等待的陈阿娇的怜悯......个中滋味,如空腹食椒,搅得五脏俱焚。曾几何时,为了汉武帝那份而感动的无以复加,而现在又因为他的负心薄幸而怒火中烧!

“若得阿娇,必以金屋储之。”言犹在耳。刘彻用这句话讨得阿娇母亲馆陶公主欢喜,得到了政治支持,坐稳了大汉江山,又娶得金贵阿娇作妇,感动无数天下人。金屋藏娇一词,也作成语流传百世,他让阿娇有着椒房之宠,又许诺金屋贮之,何其荣宠!正如李白的《妾薄命》中所述:“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连她的唾沫落下,也会被当做珠玉一样珍贵。而本身阿娇就是侯门贵女,母亲是汉文帝女儿馆陶长公主,祖母是才智双全的窦太后,从小就深受宠爱,高傲贵气。由此可见,当时的阿娇不仅拥有家世显赫的背景,还有夫君的万千垂怜,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这位傲气红颜一生的凋零也由此开始......

可怜犹信帝王情------南柯一梦

只为一人心,白首亦相依。只道帝王情,无奈风中吟。

好景不长,十年恩爱转瞬即逝,武帝的羽翼渐丰,也不再需要阿娇母家的支持,为防止外戚掌权,渐渐冷落了这个不再年轻美丽的皇后,开始流连于平阳公主家的歌舞美人。她不明白“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道理,也无人提点她。“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娇宠到了极点,恩爱也就会停歇了,更不要说无端的猜忌怀疑,它会让人对爱丧失欲望。她太爱武帝了,女子的妒火常常会让自己做出不明智的事情来,更何况她是天之骄女,荣亦傲,辱亦傲,她看不得别人尊宠超越自己,便施巫蛊之邪术害人,结果被除去凤服,贬于长门,一待便是残生,而她与武帝的郎情妾意,也各自东西。致使千百年后李白为红颜嗟叹:“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人好?”女子总以为男人眷恋深情可以长久,却不知无思想才气的一味攀附,亦使男人累也使男人倦,芙蓉花与断根草、红颜与白发之间,原不过一念之间。那时,长门一片萧瑟,陈阿娇还怀抱着金屋藏娇的那个美梦,等待着武帝的驾临。金屋藏娇,不过是春梦一场,一代佳人,可怜犹信帝王情!慢慢地她不再期待了,满心欢喜变成一生愁肠,正如《长门赋》中所写:“魂逾轶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使人想起昔日的“金屋藏娇”,虽是同一人,但已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真是人生难测,喜哉、悲哉亦生无常态,此一时彼一时,随世事变迁而变化万端!司马相如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陈阿娇的哀愁与寂寞,塑造了一个美丽却又孤独而凄凉的形象。武帝喜新厌旧,把自己遗忘在了长门宫,当年金屋尚在,奈何早已换了主人。用未央宫的歌舞升平来对比长门宫的清冷孤寂,用新欢卫子夫的新人笑来对比自己的“形枯槁而居”。虽只“饮食乐而忘人,交得意而相亲。”短短十二字却包含了太多的意味,有对武帝喜新厌旧无情抛弃发妻的怨恨,也有无法重拾恩宠的伤感;更有度日如年的无奈,更有对自己命运凄惨的自怜。可谓一语含千金!

千金求赋挽君心------终老长门

中庭月影凉,斜倚门,闻君车马门前过,不曾见君身。

被打入长门宫的陈皇后,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出一个想法,命一太监携千金请求司马相如作赋,写出自己内心的深宫闺怨,好让武帝回心转意。

《长门赋》里陈阿娇常“登楼台而望兮,”盼望夫君的到来;“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石之车音”听到闷雷的声音,都以为是武帝的车马来了一样;阿娇每天“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终日以泪洗面,悲声切切;一到晚上入睡,她“忽寝寐而梦兮,魄若君在旁”,可是醒来却是“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若有亡”,仅是南柯一梦因此失眠久久不能入睡;“众鸡鸣而齐悲兮,起视月之光”。听见一声声鸡的啼叫,还以为天亮了,不想起来看见的还是月光。无奈只好“观众星之行兮,毕昂出于东方。夜漫漫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看那星辰密密横亘苍穹,毕卯星已移在东方。夜深深如年,郁郁心怀不得志,唯有自悲感伤,年年岁岁,永不相忘。

赋的中间还用景色描写去衬托了陈皇后思念武帝的心境,景物本无情,但却被作者赋予了最真挚也最催人泪下的情感。登兰台所见“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桂树交而相纷兮,芬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这里的风云鸟树给人以压迫及阴暗的感觉,十分强烈。云是浮云,如同君王的心思,漂浮不定,来去无影;风是寒风,如同君王的无情,寒彻入骨;鸟儿是孤鸟,就像自己,美丽高傲却形单影只,茕茕独立,;猿啸是自己内心的哀鸣,愁肠百结无人解,个个为君系!

司马相如还描写了陈后下兰台后看见宫殿的华美景色,“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宫殿的一切都是美好华丽的,高大而整严,但似乎又有种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以乐景衬哀情,通过美好建筑来反衬陈阿娇内心的悲凉苦楚。

整篇赋凄冷的笔调所烘托出的那份主人公的心境,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动容。细腻的描写,让每个人都仿佛走进了一个失宠女人内心的悲惨世界,但辞赋虽佳,最后汉武帝却依旧不念夫妻情分,不念这泣血文字,终是头也不回地投入伊人的怀抱。

秋雨绵绵,夜长如岁,凄然清冷的长门宫里,是谁在抚琴,琴音悠悠凄切悱恻;又是谁,漫步宫院,轻歌漫吟中全是委婉缠绵;又是谁,独立兰台,遥望那远远的帝宫,如血的夕阳铺下的是由孤寂凝做的身影。几年后,陈阿娇终老长门,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埋葬在她祖父汉文帝的霸陵附近,恐怕陈阿娇到死都在想着汉武帝,想着那个金屋藏娇的梦,就像作家安意如所写到的那样,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彻儿永远是那个把她捧在心尖上的夫君,那个宠爱她的小表弟。

曾经的红妆娇女,最后的冷门弃妇,一朝椒房繁华的梦终是沉了!

第二届“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三等奖作品

愿少年归来依旧是四月天

新闻传播学院李慧楠

我始终如此愿为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悸动、流泪。因为我愿成为诗中主角。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一句爱的赞颂,是林徽因对她新生孩子的歌颂。作者代表天下母亲的欣悦。一个小小人儿,一个上帝赐予小天使,一个甘愿尝遍世间所有苦也要呵护的心头肉。那一刻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比当母亲的孩子更幸福的事情。少年读到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最后一句时,虽然一直拒绝相信母亲也曾那么爱他,但在内心深处他是多么希望这样再被人深深的爱一次,没有抛弃、没有谎言、没有敷衍、没有离别……接下来我要讲少年故事,也许不能说是故事,因为少年的故事还在继续,作为少年很亲密的一位人,我有亲闻以下口述,我只愿少年归来依旧是四月天。

记事起,我的生活里只有祖父祖母。我还记得那时多快乐,有时候我觉得什么都不懂就不会心痛。每天清晨,睁眼那刻,我总会透过纸糊窗子的洞瞧见将亮未亮的天空,似乎还能瞧见星星。祖父祖母就已经起床了,祖母的小厨房传来阵阵饭香,祖父在牛棚里清扫前一天牛粪。我翻了个身一跃就从很高的木床上下来。然后我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那时候和其他农村孩子一般,山里、土地里、田埂上,到处有我们来回窜去身影,我尤其喜欢门口的池塘,夏末水放干后就可以去里面逮鱼。我只记得那种野孩子般的快活日子,在我父亲出事故后就结束了。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前一天和小伙伴在塘里逮鱼(捉鱼),我逮的最多,还被村里大人夸了,夜里兴奋好久才睡着。次日起床时,透过纸糊窗子的洞我瞧见太阳光射进来,光里的灰尘一粒一粒的,照到床厅上,照到小木箱上,照到墙壁上。我走出小房门时才瞧见一屋人,好几个人围在祖母旁边,祖母在抹眼泪。祖父和另外几位村里几位祖父辈边抽着旱烟边商量一些事情,没人向我说任何事,但是我还是晓得了,父亲和村里一位伯父被车撞了,虽然我只晓得这些,但是很多人的哭,让我知道父亲没了。我哭了,那是第一次的心痛。

后来祖父和另外几位伯父把父亲接回来,我的心似乎在看到父亲瞬间被治愈了,父亲的命保住了一条腿瘸了,那位伯父没了。可是那时我才不管这些只要父亲还在就好。母亲也回来了,她的脸上从回家那刻就没有了笑容,父亲伤的很重,因为保住命,所以没有得到很多赔偿,家里还搭上了好多钱。那位伯父家里人也总是来家里抱怨。祖母、母亲总是无奈给了钱、鸡鸭羊。后来母亲在家待了几天后,有一天夜晚对我讲:“要出去挣钱,等我有钱就回来看你。第二天母亲就走了,头也没回”。

母亲走后我就再也没得到她的消息,偶尔村里有些人对我说:“你爸和你妈离婚了,晓得不?”我总是不理会他们,父亲大概半年后基本恢复,就又出去打工。父亲走后,我就过着彻底没有父母般的日子。那时候家里真的穷的叮当响,祖父外出做小工,祖母帮别人家种地获得酬劳。即便这样我还是时常缴不上学校的书杂费。我不能因为穷说自己很不幸,因为祖父祖母给的爱与关怀,让我忘却有父母的存在。我但愿后来的事情不曾发生,让我一直一直就这样和我祖父母平凡生活下去。

母亲回来了,怀里抱着一个小婴儿,我不知所措,祖母祖父不知所措,村里人像看戏般来我家。几天后父亲回了。父亲说:“孩子是我们在外面躲着生的”。村里人终于不再看戏了。我从不晓得时间这么厉害,好像出过村的人都在变,母亲变了,父亲也变了,也许都没变,只是我变了。但我不喜欢他们,我厌恶他们带走了我和祖父母平静的生活,带来了无休止争吵,和小孩子的哭声。我讨厌母亲对祖母的凶狠,讨厌父亲的软弱无能,讨厌每天因为一点小事闹得鸡犬不宁,闹得全村人看戏。不久后,祖父因为生病没进行及时救治而去世。我的心再一次重重痛,那一段时间我感觉生活里只有黑云密布。

祖父的去世加重家里负担,却没有减少吵架次数,父亲外出,母亲脾气愈加暴躁,我心疼祖母每天伺候她,换来却是白眼、嫌弃、凶狠。祖母心善,即便有苦也往肚子咽。突然有一天祖母叫错我的名字,我才晓得祖母开始痴呆了,在那时我觉得自己好恨母亲,她改变了原来的一切。后来有一段时间母亲总往县城跑。我不晓得原因,只是她不在,家里就安静了。

母亲带回的那小不点,说实话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分走了祖母的爱。母亲外出时,我就帮忙带着小不点,我才发现小不点好可爱,两只粉嫩的小手一直摸我的脸、扯我头发。也许血缘真的有奇妙的化学反应。我晓得我不再讨厌小不点,甚至有点喜欢他。会背着他在村里串门和别人骄傲地说这是我弟弟。

我索要的幸福和爱被一点一点地偷走,我只能眼睁睁看着我爱的人相继离去。我一直强调厌恶我的母亲,但是不能说我对她一丝感情。尤其是当她拿回那张化验单,乳腺癌,我并不晓得这是一种什么病,但我晓得癌,癌症就意味死亡。从那以后母亲情绪就一直不稳定,不久父亲就回来了。我才知道实情,父亲母亲很久之前就离婚了,母亲在北京嫁给一个做生意的人,做生意人投资失败,赔了很多钱,母亲那时怀了弟弟,生了弟弟后,更窘迫,所以母亲求助父亲,父亲把所有积蓄都给了母亲,母亲没办法才回来避避风头。我不晓得为什么我的命运,我家的命运被上天如此玩弄,我不晓得为什么我要承受同龄人没有的磨难。

医院去世了,那时候小不点已经快两岁了。他一直哭着要妈妈,祖母哄不住,我也哄不住。那哭声,让我心痛,让我哭泣。母亲去世一年多后,小不点的亲生父亲开着轿车找来,要带走他,祖母不肯,父亲原先也不肯,只是那人说:“你们这样家庭孩子过得多心酸,实在不给只能打官司。”我晓得父亲不怕官司,他只想小不点过更好。就这样小不点走了。祖母心碎了,我的心也痛了。

如果上帝仍对我仅存同情,我想至少不再让离别延续。祖母好像越来越糊涂,总是叫错名字、认错路、说胡话,头脑时而明朗,时而迷糊。我和父亲怕她出事,不敢让她出远门。只是没想到死神的降临让我们防不胜防,祖母在门前池塘洗菜时,一头栽进塘里的淤泥中,被捞上来后,身体已经冰冷,呼吸没了。祖母躺在父亲怀里,我握着祖母的手,我们一起大声哭喊嚎啕,任凭旁边的人如何劝阻。

我出生于四月,我永远记得祖母去世时,是四月初,茶叶冒出新尖,杨柳树枝繁叶茂。祖母劳苦了一辈子,却已这种方式离开这个残忍的世界。我心痛,痛彻心扉。

我还是要好好生活下去,为自己,为父亲,为走出村子。若将来我有孩子,我一定给他读人间四月天,给他讲故事,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

第二届“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三等奖作品

时光且住,不言离别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刘宇珊

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识模样。——白落梅

邂逅白落梅,缘于《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这本书。前年夏日,在书店无意地翻阅时,被那份淡雅的禅意和出俗的文思所吸引,而后便将它买下了。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文字清淡。简单自持,心似兰草。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落尽繁华却依旧灿烂如初。在平淡无声的日子里,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落梅风骨,秋水文章”这应该是白落梅文字最好的描述吧!秋水文章,意为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出自清朝邓拓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读了她的文字,心中总会生出一股清凉之意,无论何时,一旦想起便可让心沉静下来,于我,带有一种无法言喻的魔力。那平凡简单的叙述,却总可以轻易的打动着我。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在这本书中,主要表达了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的文字风格依旧,只是内容上换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从作者的童年往事开始记起,有外公外婆的牵挂,有父母的奔波,也有江南故乡的风物。

每个人对往事总有伤怀感念之时,就如同白落梅陡生出的“急景凋年之感”。本书共分为六卷,她用灵动的标题来展示了每一卷的内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样的自然风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样的远离尘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空灵清澈;还有,“空山人去远,回首落梅花”那样的怅然若失;“山河总静好,人事亦从容”那样的云淡风轻;“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那样的悠然自怡。

她说,“我与茉莉,系着一段佛缘,外婆亦如是。”茉莉,也是为我所喜爱的,家中便种有一株,从暮春入初夏不久,那翠绿的叶子间,就开出了一朵朵小而雪白的茉莉花,香气整屋弥漫,淡而不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茉莉花就那样悠然绽放。白落梅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缘于她的外婆。据书中描述,外婆的庭院中,种有许多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而其钟爱一生的便数茉莉。每年看到茉莉花开,白落梅便知晓与外婆相处的时间愈发短少,外婆也从每日簪茉莉佩戴到“已经不折茉莉簪头了”,曾经茉莉为衣、茉莉为裳的美好日子,早已被时光冲散。外婆去世后,无论白落梅身在何处,都会在她居住的地方种植茉莉。就算某天遭遇流转的命运,茉莉也会与她清淡相守,在她那些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藉心中萌生的孤独与寂寥。如同外婆依然健在如初,或静伴在她身旁裁衣缝衫,或在门前和邻舍闲说家常,或于藤椅上精心养神,闲穿茉莉。

她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白落梅生于江南山水村落,住的是旧庭深院,虽知不及江南吴地精致华丽,却珍惜这远离须臾浮世的古朴安静,爱着这一方净土,深感其今生有幸。白母细心打理家中的几亩菜园,将所有的心思皆付与菜圃,百十种果蔬应季栽种,春夏秋冬皆有时新水果可以享用。白父还在菜地旁挖了个小池塘,栽种了莲荷,养了浮萍,便可以夏日采莲,秋冬挖藕。丰盈了生活,滋养着闲情。

她说,“戏子入画,一生天涯。”据说,入画是个戏子的名字,当时有位公子想要赎回她,还她人身自由,并与之长相厮守;但入画深知自己地位卑贱,怕其戏子的身份玷污了那位好心公子,于是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此生注定行走天涯,南北东西,不值得你爱。戏子每天都在更换着不同的面具,装扮太多角色,世人渐次遗忘了他们的过去,仿佛今生就只有一个名字,叫戏子。犹记得席慕蓉的《戏子》,“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像是一个戏子内心深刻的独白,读罢让人酸楚而悲伤,那种淡淡的情绪,直击人柔软的内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就那样入了戏,人戏不分,人戏如梦,早已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蝶衣还是虞姬。一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改变了他的一生,小豆子不再是小豆子,他就是虞姬,他就是程蝶衣;戏里是那妃子,戏外是那蝶衣,戏里戏外,还是没能出了这场戏。十一年后再聚首,一曲《霸王别姬》,“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戏醒了,程蝶衣也就活不成了,从这里开始,从这里结束: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张国荣死了,戏里戏外,殊途同归。白落梅也在此言道,“或许他们本来就是同一个人,梦里梦外,都是孤独的戏子。”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何尝不是一个戏子?我们总在别人的戏里,扮演着一个又一个不知名的角色,或嬉笑,或落泪。可能到最后,连自己亦分不清,哪段是真,哪段又是假。

她说,“旧物不言,时光惊雪。”白落梅对旧物有种不能割舍的情结,而我亦是。在我房内,有一个单独的小柜子,里面放的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有幼时邻家妹妹给的小铃铛,有少时姐妹们从各处淘来的“小宝贝”……对于它们有些记忆早已不甚清晰,却在每次翻找出来时,嘴角不觉渐展,脑海中闪映着有关它们的曾经,仿佛吹散了陈年的浮尘,揭开了遮掩的幕布。这一件件的物件或许微小的入不了别人的眼,却占有我心中的一席之地,它存在于我的回忆,也存在于我的现实,携带着时光的味道。人家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丢失了他们,怕是心中某一部分的自己也会随之离去吧。

“花不会因为你的疏离,来年不再盛开;人却会因为你的错过,转身为陌路。”人应该就是这样的一生吧,出生即遇见,多少的人,多少的事,都不能离开一个“遇”字。如今只希望时光可以宽容,在宽容一些,让你们在我生活里来来往往的速度可以放慢一些。如果时光且住,我们不言离别,必将,笑着再次相遇。

第二届“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三等奖作品

历史的时空情结

广播电视学院陆馨雨

窗外,是古老的城墙。窗前,是经典的《世说新语》。

我喜欢接触有年代的东西,并非因为它上边沉积了岁月的厚重,而是它能开启我对过去的想象——我穿行的老街小巷,是否曾走过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我的指尖触及城砖,是否能与昔日工匠之手的余温重逢?我生活了近20年的这片曾叫做建康的土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忽而一瞬,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弥漫在四周。我仿佛看见书中那些从不为我所知的人们于金色时光的遮盖下缓缓站起,挥挥手拂去身上的尘埃,穿越千年,挽着发,执着酒,一路低吟浅唱着向我走来……

在注重门第的魏晋时期,卫玠一出生就拥有了财富与地位。而后,更是凭借着一时无二的文学才华成了著名的玄谈家。他出众的容貌和才华使得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将探究幽深的哲思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永远沉浸于充满幻想的梦境之中。然而西晋覆灭,卫玠不得不辞别故土,成为南下文人中的一员。家国之痛,几千里的逃难之路,不知卫玠的心境是否还能继续沉溺于那穷尽的恍惚玄思中?时人道:看杀卫玠。恐怕长途奔波抵达建邺的卫玠也不是被“看死”的吧。

相比之下,谢安的一生要跌宕起伏得多。如果不是其弟谢万一意孤行,兵败被黜,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位无名的隐士,终老东山。但是为了支持一个即将败落的百年名门,他投入宦海。自那一天起,他就展开了一场豪赌的棋局,每一步都运筹帷幄,尽力维持。终于,淝水之战成就了他一生的伟业。然而他的棋局,也在巅峰之时突然刹车了——淝水之战两年后,谢安病逝于京师建康。他的东山,终不可再得。

在离我们多年以前,曾经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潮”、个性最张扬的时代。而这一时代风骨的代名词之一就是王徽之。王子猷先生在今日看来就是一个不务正业,东游西荡的人。可是,他在当时为何这么有名?一来,是因为他家族显赫,二来则是他做事总是别具一格,放浪不羁,天生喜欢标新立异,时人称其为“任诞”。顾名思义,就是任性荒诞之意。不过不同于今日,这些在当时正是某人有仙风道骨的明证。他不同凡响的生活方式与道德无关,只关乎审美。他当是一个纯粹的人吧,无论我们是否理解、接受他的行为,无可否认的是,王子猷是一个气质天成的“行为艺术家”。他的率性、放浪、不羁,正是那个时代超然于物外的自由精神。他纯以心交,只交有心之人。这份真诚让今天沉浮俗事的我们再难企及!

《世说新语》为我们带来了玄心与洞见,妙赏与深情,宽大的袍袖以及放荡洒脱的真心。但这之间,终究是隔了一重历史的纱帐,如那年的岁月,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穿透的。并且,由于这层随着光阴逐日增厚的纱帐,我始终不得以一个现代人的常识去评价他们服食五石散、嗜酒成风的行为,当然也无法以一个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他们追求形神相亲和物我两忘的境界。我必须将这个特殊的时代放回千年前的时空中去看待,然后一言不发,不动一情。但在我心中,魏晋南北朝以及那本承载琐碎记忆的《世说新语》,已经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情结。

不经意间,又想起我未曾读完的《非常道》。从写法上讲,它与《世说新语》有相似之处,从时间轴上看来,它所记述的时代要比《世说新语》更靠近90后的我。但这样的它却让我产生了一种比看《世说新语》更费力的感觉,以至于一度没能再读下去。兴许是我习惯于看那种大气磅礴的历史叙事和对历史人物的简单概括吧,偶尔一次深入的历史阅读便让我产生了一种犹如仰望星空般的深邃与苍茫。可不得不说,到底师出《世说新语》,那章段中的一言一行,字里行间所渗透出的历史情怀正是习得了它“师傅”的精髓,一面世就大受追捧可谓是人之常情。

至此,一段段简短的文字又若隐若地现浮在我眼前,那背后隐藏的是壮怀激烈的时代,还是纷繁芜杂的社会,或者错综复杂的人性我有时不愿深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小的片段会让我产生联想,各样的文人雅士对比着、借鉴着,有时竟勾勒出一组有血肉丰满的人物群像,唏嘘着命运的多舛,沉痛与悲哀。慢慢地,我发现,这看似距离我非常遥远的时代历史其实并不完全陌生,而看似不能被我所理解的过去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因为人性是相通的,历史也就自然可以和蔼可亲。

再度望向窗外,古老的城墙就好像沉睡的莲花,静默地开在夕阳里。

第二届“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三奖作品

只因心高嫌地窄,立心端要破瑶天

——读《悟空传》有感

国际传播学院钱佳琦

我跨越几年三番五次重读这本书。

初中、高中、大学,偶尔看到与西游相关题材的作品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的想起这部书。

孙悟空,似乎是每个人起初最懵懂的一个梦。年岁渐长,我才渐渐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如果说《悟空传》打动了我,可能还不甚贴切,不如说它彻彻底底的震撼到了我。十五万字,也许不算长,但这些文字化作了摧枯拉朽的力量,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入脑海深处,它搅动着波涛,在思想之中激起了千层万层的海浪。哪怕当时的我只有初中的文化,还不足以好好咀嚼这些佶屈聱牙的遣词,哪怕故事纵横交错的结构让我一知半解,哪怕涉世不深看不透里面的沧海桑田,但我心里的涟漪依旧久不能平,无关乎岁月和历练,是心底里保留的倔强和执着在和文字相和,铿锵共鸣。

它颠覆了世人对西游的映像,小说结构环环相扣,镶入了大量倒叙和插叙,作者今何在文笔大气磅礴,摧枯拉朽,却又能在恰当好处抹上几笔幽默,颇有些画龙点睛之妙。文笔和结构相得益彰,使得整本书浑然天成,沉博绝丽。

细读了两遍,我才大致能描绘出小说的轮廓。因为文章结构复杂,我且按照时间顺序粗略讲述:

那人间仙境花果山,受天地灵气滋润,化出一石猴。石猴不谙世事,弱小又沉默,却时常思考人世间的意义与无常的生命。终于它下定决心,去找寻不受天地束缚之法,随后拜师菩提学会七十二变和各种神通,取名孙悟空。他进一步追求不受生死管束的真理,打入地府,撕毁生死簿,让花果山众生都获得了长生不老能力。又率领千军万马与天庭开始浩荡的神魔之战,最后三昧真火铺满整个花果山,虽在金蝉子的帮助下灭了火,而花果山却已经生灵涂炭,赤地千里,痛心疾首的悟空接受了天庭的招安,可表面答应悟空放过花果山其余生灵的天庭,却背着成为弼马温的孙悟空,剿灭了他曾经在花果山的同伴。

在被天庭招安的日子里,紫霞被孙悟空所吸引,因为孙悟空与天庭那些看似无欲无求实则道貌岸然的神仙们不一样,他拥有“灵魂”。孙悟空也渐渐对紫霞敞开心扉,但猴子还是发现了真相,他大闹蟠桃宴,救下了正被王母惩罚的婢女“小瑶”。他故意气走花果山的众妖,以一人之力阻挡天庭的千军万马。最终被绑在了缚妖柱上,受尽折磨五雷轰顶可是“心”不死,最后紫霞不忍悟空再受苦,刻意告诉悟空,他永远不会胜利。悟空心死,被丢入了炼丹炉。

没想到死去的悟空在丹炉中又因为愤怒而复活,拆毁了天庭的无数仙筑,玉帝无奈请来西天如来。如来同自己最离经叛道的徒弟金蝉子打赌,赌自己能战胜孙悟空。没想到原是如来利用了孙悟空心里最后一丝对花果山的眷恋,骗他要让花果山回到山清水秀的日子,悟空心中仅有的爱被唤醒,匆匆赶往下界,却被如来压于五指山下。如来说,如果猴子没有了爱,无欲无求,就不会被打败,他只是输给了自己的欲望。赌输的金蝉子于是心甘情愿自散元神投胎下界。

下凡的金蝉子投胎为玄奘,救出悟空。因为孙悟空的心中只有浓重的绝望和恨意,观音威胁玄奘,让他哄骗猴子带上紧箍咒,否则不仅猴子会杀了玄奘,如来也会杀死孙悟空。带上金箍的行者悟空,“恶”被剥离,只留下了“善”。而他也忘掉了前尘往事,忘掉了自己是孙悟空,一旦想起些许回忆,金箍便会收紧让它痛不欲生。玉帝则哄骗行者悟空杀死昔日的兄弟牛魔王等人,最后一个要杀的目标,竟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只要行者悟空杀完这些人,就能修成正果。与此同时,被剥离出来的“恶”的假悟空,则一棍子打死了唐僧。行者悟空上天庭找众神,而众神一致却说唐僧就是命丧他手。这时,代表“恶”的悟空却正如五百年前那般大闹天空,观音则偷偷放出行者悟空,说他只要打死了这个“假悟空”,便可得道成佛。两悟空扭打时菩提忽然出现,帮悟空回忆起了所有前尘往事。眼看在如来的帮助下,“恶”的假悟空终于灰飞烟灭。悟空终于明白,原来所谓的成佛,就是摒弃的欲望,就是不做自己。打死了“自己”的他即将成佛,但他却一棒打向了如来,选择了死亡。重新化为了石头被扔在了花果山。

那如来,最后却对观音和众神说道,自己还是败了。因为孙悟空还是跳出了他的掌控,他宁愿死,也不愿意成佛。

故事说到这里便结束了,那么,究竟为什么孙悟空宁死也不愿成佛?我想,因为不管是佛是神都是如此的触目惊心吧。容我再讲述一段天篷的故事,天篷与同为神仙的月仙相爱了,在悟空大闹蟠桃会上,月仙为婢女小瑶求情,久跪于地,而天篷,走上了前,轻轻扶起了她。王母大怒,于是玉帝用最恶劣的手段惩罚他,投胎为猪。投胎之前,玉帝曾问天篷:“你可知犯得是何罪?”“知道,因为我扶起了所爱之人,所以有罪。”变成猪的天篷在五百年的沧海桑田后和月仙一起双双死在了假悟空大闹天宫时的火海里。其实这也许是另一种幸福,神仙们看似无欲无求,禁锢自己的七情六欲,装着一副四大皆空的模样,却早已没有了灵魂。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千万生灵命运掌握于手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们阻挡了爱,阻挡了平等和善良。因为悟空撕去花果山所有生灵的生死簿,所以众神们把自己没有办法控制的生命称为“妖”,因为他们容不得这样的生命存在,所以抹黑它们,恶化它们,多么可笑?

犯错的婢女小瑶在被丢下人间时突然笑道:“这些,是神仙啊。”是啊,神仙,高高在上,他们总是“赐”与众生些什么,让众生靠“赐”活着。他们看似纯净无暇,熠熠生辉。内部实则腐烂如淤泥。他们说自己洗尽铅华,心却似海深。他们拼了命的想杀死孙悟空,因为悟空挑战了他们的存在,因为孙悟空寻求的是自由,是众生平等。所以神仙们慌了,他们不允许,不允许有人质疑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最好让那猴子听话的像一条狗一样。但是他们终究还是败了,因为孙悟空宁愿死,也不愿意输。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孙悟空,曾在混沌之中,在鬼哭神嚎的天地之战中,这么和众妖说道。那一刻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旧凝固在传说之中。这便是我爱他的原因。

繁华人世间,众生就如蝼蚁一般匆匆流连人世,每个人都似苦行僧般。大多数人,更像执着寻找琉璃碎片的沙僧,为了求得不属于自己的救赎而跋山涉水,在茫茫苦海里挣扎。我们是盲目的,不知何处是归途,跟着命运随波逐流。我们放弃了自己,丢失了自己,忘却了自己是谁,忘却了初生于世上的一颗本心。

如天篷一样敢直视自己内心欲望的人又太少太少。因为我想活着,所以无法掩藏心中的本欲,正如我心中爱你美丽,又怎能嘴上装四大皆空。我捧着灵魂,寻求生命的意义,披荆斩棘,也不愿将它放下。

而孙悟空,我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所不愿放下的执着。我相信着,不论怎样世界怎样的白云苍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能和孙悟空产生共鸣的地方。那是一种与生俱来对爱,对平等和对自由的追求。哪怕身体和思想已经伤痕累累,支离破碎,那种执着依然能让你挺直了腰板走下去。那是我们泪流满面依旧怀抱着的信仰,这是世界让我们跌跌撞撞,但依旧咬牙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正如我们童年的这个英雄一样,历经了千重劫,练就了不死心。

我痴迷这本书,因为它唤醒了人们深刻在灵魂里的倔强,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弃的,是无法舍弃的。哪怕所有人都要你抛弃它,只有你自己明白,只要我不愿意改变,这个世界休想压垮我。任他支离狂悖,任他颠倒颇僻,我自八风不动,我自心如磐石。

“我要你记住你是一只猴子,因为你根本不用去学做神仙,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贵。”

我们生而为人,不需要被这红尘滚滚所改变,因为我们怀揣着灵魂,灵魂如磐石。

编辑

张伟明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治
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jj/1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