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安得盛世真风流


安得盛世真风流

十点读书会文字营:曾杰、草蒙茸、金津、陈娟

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收听安意如录音

在这个诗意的晚上,安意如带着她日积月累品读诗词和写作的心得款款而来。

十年磨一剑,只因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究竟是在怎样的写作背景下,才诞生出她的新作《安得盛世真风流》呢?今天就让安意如为你道出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安意如出道很早。她22岁就开始写书,并且成绩斐然。当时就有出版社邀约,如果这个时候出版一本写唐诗的书,一定可以卖得很火。当时的意如并没有接受邀约,她冷静地想了一下:虽然自己对这个领域很有兴趣,但是唐诗是所有文人墨客公认的古文学巅峰,仅凭自己当时的阅历并不足以驾驭这么厚重的题材。在这十年磨一剑的时间里,安意如不仅出版了很多其他诗词,而且重新了解了她喜欢的诗词,从而打通了她身体里古诗词的脉络。如今,她已经积淀出足够的阅历和人生感悟,于是就迎来了这本《安得盛世真风流》。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唐诗山河,只取一瓢饮?

唐诗体量很大,全唐诗有4万多首。历史上有一个狂人——乾隆,他一个人就占了一本全唐诗,这是一般人无法达到的。不言而喻,很多读诗的人面对浩如烟海的诗词山河,会徒生出束手无策之感,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怎么去读唐诗,以及经典之作要怎么去接触它?这个问题就是意如通过这本书要和大家分享的——怎么去找唐诗里最经典的篇章。我这样说,并不是否认其他的诗词,而是引出我们通过品读这本书心里的经典标准,只有知道了经典之后才会有更多深入的了解。

星光璀璨的诗海,落笔生花的神功该如何练就?

写唐诗,尤其是在唐诗解读的过程当中,如何落笔?这应该是困扰很多对唐诗有兴趣却下笔无神的人的难题。

在读唐诗的时候,我们除了应该知道课本里一些经典的诗人、名作以外,还要去了解它背后的大概况。比如“初唐四杰”,是什么年代的,沈佺、李白、杜甫、白居易各自生活的朝代、背景,他们各自经历过什么?还有每个不同的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传承,彼此的风格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差异等,这都是很有趣的事情。我写的《安得盛世真风流》就是从长安起笔,由大家熟悉和钟爱的千古明君李世民,至长安的一首诗,都拉起了整个盛唐气象。书中还有一些大家知道但不那么熟悉的诗人。例如“初唐四杰”的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这些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就接触过、对他们的了解却停留在刻板的标准答案里的人。在我们感悟过自己的人生之后,重新去体味这些诗人的诗句和生平,会有哪些改变?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觉得很有意趣的部分。就拿“初唐四杰”来说,他们是天才,也是当时比较早慧的儿童,但是与我们所知大相径庭的是:他们当年并非那么一帆风顺。那个社会,宫体诗比较受欢迎,宋之问那种御用文人就是主流文化所欣赏的,“初唐四杰”以及后来的文宗陈子昂,反而是屌丝逆袭的典范。从他们的生平可以看出,早慧或者是及第并不能保证后面人生的顺风顺水,人生有很多不可测的东西,那么一步步了解人生的我们读唐诗主要是读什么,在我们欣赏唐诗之美的过程中,唐诗对我们心灵的作用是什么呢?

如果世间真有灵丹妙药,唐诗就是最醉人的那剂润灵汤。

唐诗对于我们的作用可以从两点来看:首先,诗以言志、诗以言情,诗歌或多或少地表现了诗人的心性、期待的人生状态等等,尽管初唐时期,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不如其诗,甚至是表里不一这样的现象,但是这一点都不奇怪,比如拿大家最熟悉的王勃来说,看诗作他是一个非常洒脱、达观、睿智的人,你可以对他穷尽赞美之词,而你一旦去了解他的心性,就会发现他非常容易冲突、行事草率、聪明有余智慧不足。在品读诗作、了解他人生的过程当中,你就会对人升起一种悲悯。同时你会发现唐诗记录得是人生的履历,而非风花雪月,虽能在诗作里最吸引我们的可能是美妙的诗句、打动人的情感,但其实我们应该沉下心去了解中国古代诗人的心性以及他们怎么样成为自己、又怎样影响我们。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中国的读书人在古代经历了一个相当完备的教育模式之后,有的也像今天的一些大学生一样,有自己的信仰和规划,有的也如今天一样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真正出类拔萃、心性不俗的也不过寥寥所知、后来被传诵的那几个人。我们看待他们不仅要看他们经历过的美好,我们更应该了解人生背后的不如意,然后才会懂得感恩、懂得甄赏内心点点滴滴的美好。当你知道才高八斗的人也不见得一帆风顺,你才会更加平静的面对生活。其次,唐诗更多的是让我们培养出一种虔诚的气质。人家说“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又说“藏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这都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留下的关于心性锤炼的名句。

这些近在咫尺的美好,却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所以美好其实并不远,远的是那颗心。

这些年我常在学校讲座,遇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让我觉得可叹又可悲的是现行的教育不能给予我们审美的教育和情感的教育。我们不懂得如何与内心的自我相处,也不懂得如何发现身边的美好,总是渴求在别人的笔下、眼中、照片里发现别人享受着的美好,却忽略了诗词这些从小陪我们长大、时刻陪在我们身边的东西。

比如看到花开该想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看到雨落会想到“点点滴滴又是凄凉雨”。不管你是高兴还是悲伤,诗歌总是陪着你。这种以诗歌为食、以诗歌为美的生活,不关乎贫富,只关乎我们是否有这样去享受去获得的心性,并且诗词这个东西必须是经年累月的东西,一如喝老酒——小朋友享受不到,必须懂得诗。只有懂得酒之后,才会有品到陈年佳酿的感觉。

诗词对我们心灵的影响和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古人本身寿命短,他们的年轻人在我们这个年纪已经是儿立之年了,所以他们在儿立之年或十几岁的诗歌不是现在学校里的年轻人就能够懂得的。况且流传下来的都是一些天才诗人脍炙人口的诗词,我们若能领会一二就足以让生活更愉悦,不要奢求一下子领会太多。他们对我们的影响应该是心灵、是人格的、也是美学的影响,不应该功利的像投资期货、股票,立刻就能够显现出百分之多少的年收入。

诗词理解问答

问:唐诗和宋词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对于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在唐诗之前我们的诗歌从四言发展到五言,又发展到绝句,经过魏晋时期的变体之后,诗歌的体裁与格律慢慢确定下来,到了唐朝这个得天独厚的时代,恰好有了隋朝的一个大臣及帝王的推动,唐诗已经到了成熟期。唐诗之后,我们说诗必言盛唐,但在初唐就已经有了风貌,盛唐是一种文星璀璨、杰作以及大师频出的时代。那个时代太奢华了,不明白老天爷为什么那样偏爱它,把超级大文豪、开元天宝都往那个时代送。那时候二流的诗人放到其他时代也都是一流的,这就是唐诗不可取代的原因之一。另外唐诗不可取代的原因:一是中国人内心深处回不去的自信和气象,二是那个时代的盛世风流,我们可以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深处真正的盼望。不管因此而获益还是遭罪,起码我有一个表达的勇气。我们总说那是封建社会,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国并没有所谓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西周就没有了。中国是郡县制,这个稍微懂得历史的都应该明白差别。我们在君主专制的时代还有自己的人格,唐诗是把文人的人格彰显得尤其明显、特别让人羡慕的时代。我并不是尊崇唐朝、否定其他时代,但唐朝有他的一个独特之处。安史之乱之后,中唐是唐诗一个非常繁盛以及漫长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不应该被错过的。我出版的《安得盛世真风流》这本是上册,相当于从初唐写到安史之乱。下册就会从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写到晚唐,中唐会有一大批声名遐迩的诗人,比如元稹、白居易、刘长卿这些我非常喜欢的诗人。到了晚唐会有李商隐、李贺、杜牧这些人都是不可以错过的。

通过唐诗会看到一个时代的变化,一个人的心性流转的过程。唐朝过后,思想渐衰,不管是人还是文学的气象?从诗歌来说已经达到了极致的完美,而美到了极致便渐苍凉。到了唐朝五代的时候像是温庭筠、韦庄、罗隐这些失意于功名的人,会把更多的情怀放到自己的生活上,而词自然就会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情绪的方式,因为诗已经过于完美。他们必须在曲调格律上有所变化,那这时候就有了词,词其实是诗的变调。到了北宋,开始叫小令,晏殊、晏几道包括欧阳修这些文学大家写词都非常好,但一直到了苏轼手里,宋词才从一种“伶工之词”——文人之间互相和合的歌曲,变成“士大夫之词”。因为它可以表达家国、表达人生的很多情怀,以及很多更宽广的东西,所以变成了士大夫用来进行逸致的东西。到了南宋,因为有了家国破碎之恨,也因为柳永,在词的格律上进行了大的改变,在小令之后出现了长调,可以与乐府进行比较。这有一个学习方法:你可以把绝句看作宋代的小令,乐府看作长调,这是我个人的偷懒方法,来领会一下它们的联系,这也就是诗词是不分的关系。那年写古典诗词赏识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八个字,情雅成诗,爱淡成词。

问:能否分享一下唐诗里值得一说的人和事呢?

答:唐诗里面有非常多有意思的人,而且他们的性格跟诗里面表现的并不一样。举例:我这些年通过不断地读一些熟悉的诗,之后发现,每个人的内心和层面会随着读者的年龄阅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小时候我喜欢李白,因为他潇洒,他的生活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看到的侠士的生活。我那时候就不喜欢杜甫,所以那段时间读不进他的诗,他的悲怨家国之恨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共鸣,直到了读到了更多的人文社科历史的书,我开始了解士这个阶层的想法之后,我才明白,杜甫所追寻的境界跟它一直所坚持的东西,为什么他的诗能那么厉害被人传诵,大家可能觉得李白很牛,天才,我们只能看着他来去如风,但杜甫是我们能够摸得着,能够去学习,能够成为他的那个人。你成为一个特别潇洒的人特别容易,但你要成为一个饱经患难之后还能心怀天下,不以自己得失计较的、真正的仁者之心的人,是特别不容易的。其实杜甫的诗声?要远高于李白,李白是士农工商最低级的一层,而且他还是一个像归国的华侨一样,他爸也是用西方民主那样的思想去培养李白,让他走他喜欢的路,甚至可以按你的心性到处浪游,家里有钱,你的兄弟帮你承担农业,所以李白就成了一个说走就走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也好婚姻也好,其实都像现在人想要的那种思想,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背太多的责任和社会的规矩。从心性来说,我还是思慕李白,包括他的才气,我非常喜欢李白,所以我把他放到这本书的最后来落笔。对杜甫我是一种崇敬。大家看《武媚娘传奇》时,里面有提到“长安韦杜,去天尺五”,也就是说唐朝韦氏里面逃不开的是韦家跟杜家,杜家是长安的世祖,为什么杜甫自称少陵野老,因为少陵是他家的祖坟所在地,也是他自许家声的方式。我们看书看诗。。。只有当你越读越细、越读越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漏了那么多好玩的细节,所以一开始也不要强求全部都懂,全部都能一下捉到所有的点。他的少年时期是过了一段富二代官二代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科举又不第,就经常与一班落第的世子去向一些达官贵人递诗集或者一些自荐的书信。就好像现在的超男、超女参加海选一样。所以他也是经历过了很多很悲心的事之后,才慢慢地从世事当中锻炼出自己的仁者之心。我对唐诗当中能说的人不是特别多,也希望大家也可以多看一下唐诗方面的书,这样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这样大家就可以多交流,因为今天时间有限。诗人也是和我们一样,他们是有喜怒哀乐,也是有悲欢离合的。有这样的一个大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就好了。

问:安老师,很多喜欢诗词的朋友很想知道怎么去学习和运用诗词?

答:诗歌是一种自娱的东西,和内在的自己交流,好像你用诗词搭建了一个桃花源,可以跟着诗人走出自己的感觉。一般喜欢中国古典文化的大都是性格比较好的人,能读到一些陶冶情操的诗词,即使不是貌若潘安,你的气质和谈吐都是比较好的,也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我们出色的人,也有我们到不了的地方、看不到的美景,一定要对万事万物保持鉴赏之心。如果我看到了你的美景,我也会非常愉悦地感叹着。你知道这些诗人也是经历种种磨难和坎坷,那么你自己的人生当中稍微遇上一些挫折,那么你想会觉得没什么,过去了就好啦。诗词可以让我们更加豁达,而不是沉迷于风花雪月的才子佳人。

问:如何欣赏唐诗的音韵之美?

答:唐朝的中鼓音和现在的普通话是不一样的,当时粤语以一票之差输给了北京话,你想要了解唐诗,一定要懂一点粤语或者广东的朋友,用粤语或者客家话读诗会非常锲合的。大家也可去听一下音律之美。

问:老师你是何时学粤语的?

答:从小看TVB的连续剧学的。

问:意如你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特别的寓意?

答:一是女生都比较喜欢安逸、安定,我也不例外,这名字也是我对人生状态的一种积蓄。不一定是财富状态,而是心灵的状态。比如我现在养老状态,写作和旅行。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工作状态。二是安意如这个名字最重要的是,和“安得盛世真风流”,安是发语词,提醒自己“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常思一二”。

问:怎样去欣赏唐诗里的意境?

答: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地去欣赏,看到青山绿水会想到相关的诗句,看到拂柳也会想到相关的意境,看到月光会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问:妈妈从小爱诗,但变得多愁善感。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她走出这种世界?

答:这算是读诗没有读到点子上的后遗症,我前面强调读诗不止于注意言词的美好华丽,更要注意它背后的情感。如果你真的读通诗词,多去和人生、生活去做响应的话,它会帮助你,而不是局限你在一个心里的牢笼里。有这样问题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情感交流没有正常的渠道,作为家人,我更推荐他去看一些书、多交流、走出去,这样将心放开,这样看到的东西更大。

问:背诗有什么窍门,如何教孩子来读诗?

答:作为长辈,不要把自己没实现的东西来强加给孩子。一定要让彼此之间有一个沟通交流的方式。我的父母外公都是手把手地和我交流,会把诗词历史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地沟通和引导我。只有在读书当中找到比玩更大的乐趣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喜欢上读书。

问:女生喜欢善长古诗词的男生吗?

答:我喜欢心里有诗意的男生,心性豁达的、能把诗情画意变成平时生活的男生。

问:推荐古诗词的好书?

答:学校里将诗剥成了不求甚解,我们要把读诗变成一个药引子,不需要强逼自己记得住,更强调心情愉悦地读诗,当你愉悦地投入后就有更多的所得,多读人文历史的书,这样了解诗人的经历才能更加体会到诗的美。《国史大纲》、《我书架上的神明》、《古文观止》、《诗经》、《史记》……读过这些名著才能真正的喜欢古典文学,而不是风花雪月。

问:写作上遇上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和现实世界的碰撞怎么平衡?

答:我觉得我写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如果不是写作,我可能做一件平凡的工作。但写作可以让我的心灵得到最大的自由,我把这个工作变成最大的信仰。我更希望的是我们能够共同地诠释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知道我们对文化是有责任的。希望在这个时代,我们真正地意识到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我是悲观主义者,但这样才能乐观地前进。

结语:

希望大家不要被社会标准或者别人的要求束缚,在心灵上我们应该努力变得成熟自由和独立。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

听众福利: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jj/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