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记者手记丨我们在俄乌边境独家发声


作者

徐鸿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欧总站圣彼得堡站记者

  近期俄乌局势风云突变,立即成为全球   当地时间2月15日下午,我和亚欧总站摄像师张京津抵达了俄乌边境地区俄方一侧的罗斯托夫州,着手准备报道工作。在俄乌局势骤变初期,总台记者是唯一一家在俄乌边境线进行实地拍摄采访的中文媒体,也是除俄罗斯媒体外第一家在俄乌边境地区俄罗斯一侧进行现场连线报道的外国媒体。

记者徐鸿波报道俄乌边境局势

  当地时间2月18日,我和摄像师张京津获得俄军将通过顿河大桥进入乌克兰的消息,立刻携带直播设备在顿河大桥处进行视频连线报道,当直播连线还有30秒快结束时,我身后突然出现俄方安全人员。摄像师张京津此前长期在中东工作,曾参与叙利亚和也门战争报道工作,虽然不懂俄语,但是凭借此前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迅速采取措施,向我打了一个赶快结束的手势之后,立刻迎上去拉走了即将进入直播画面的俄方安全人员,并向他展示记者证等身份证明。我在顺利完成连线后,也赶紧与俄方安全人员解释沟通。起初俄方安全人员对我们的拍摄报道行为非常不满,但是经过耐心解释,对方不但表示非常理解,甚至主动向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闻线索。在他的协助下,我们获得了进入接收难民的罗斯托夫火车站的拍摄许可,总台成为唯一一家获得许可在罗斯托夫火车站进行拍摄和视频报道的外国媒体。

  这件事看似不大,却对我触动很深。这次与俄方安全人员的“不打不相识”让我更深刻领悟到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同志要求记者要提高首达、首发、原创意识,不断提升报道力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我们抵达了现场,才能获得这些独家的、第一手的新闻线索,才能有更多首发、原创的作品。我们顶住了俄方安全人员的盘查,用我们的专业精神、工作态度和真诚沟通打动了对方,最终获得了对方的理解甚至支持。这次俄乌边境之行也再次让我体会到记者来到一线、走进现场、沉入基层的重要性。

  尽管在边境地区面临俄安全部门监管、新冠疫情、网络通讯不畅等诸多困难,我们积极响应总台提出的记者要抢首发、争独家、到现场的要求,持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俄乌边境地区深入一线,充分发挥记者的语言优势,分别在顿河大桥、乌东部难民撤离点等重要新闻现场进行视频直播连线,4天之内完成了11场视频连线、2条电话连线、1条视频报道、2条新闻报道,在一线发回大量独家和具有高度时效性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在总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经济信息联播》《环球资讯》《央视新闻》等各栏目中播出。

  如果你觉得新闻报道不够好,那就是因为你距离现场不够近。在接下来俄乌局势的报道中,作为总台一线的记者,我们将继续不畏艰险、敢打敢拼,在国际新闻报道一线传播好中国声音。

执行总监:陈福生

监   制:刘 斌

主   编:赵东亮

编   辑:林智宇

供   稿:总台亚欧总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fz/94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