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也门 > 也门发展 > 晚慢读张爱玲amp胡兰成这一世美
当前位置: 也门 > 也门发展 > 晚慢读张爱玲amp胡兰成这一世美
?
生性执着的姑娘一旦爱错了人,这一生便会被自己逼进墙角,无法解脱。
爱玲就是一个执着的姑娘,她爱得炙热,却理智。
她懂得放过对方,不痴缠,却放不过自己。
深爱一场,爱里的日子虽美,但终是自我枯萎。
怎样才能是爱对一个人?
爱一个懂自己的,却不忠于爱情的人;爱一个忠于爱情,却无法心灵相通的人。
哪种爱情才值得自己去低到尘埃里,一再慈悲呢?
他和她的爱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他因为一篇文章,而爱上了写这文字的人。他几费周折,也是知道了她的情况,得到了地址,便欣然前往,只是未曾想到的是吃了一个闭门羹。他略微有些不甘心,就留下了一张小字条。也正是这张小字条,改变了那个叫张爱玲的女子的一生。
冷傲的张爱玲,在触及“胡兰成”这三个字的瞬间即刻心头一颤,见还是不见胡兰成让她犹豫了好久,最后拗不过内心对才子的仰慕,终是见了。
在他看来,她像旧屋下的贵族女子,只能多瞧几眼,却亲近不得。而她遇见了他,仿似等到了那个真正懂她的人。
“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就这样,初见的两个人,还没熟稔就彼此爱慕起来。
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倾城之恋”。
一纸婚书上,他写上了“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即甘愿就此为他洗手做羹汤了。他们两人爱得整日腻在房中,“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就连出去走走都觉得浪费了时间。
他们相恋之初,恨不得将自己打碎了,融入对方。但岁月动荡,难以安稳,他逃亡外地。他本就风流多情,逃亡期间便背离他们的爱情。而她,却不是爱情里随便的人,怎奈爱了这样的情种,便伤了心、伤了性灵,放下即兀自萎谢了,再爱不了人。这以后,她的人生全然融在了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里。
即便这爱情诉来凄恻、哀伤,然而世人皆记得他们之间热恋时的情动,以及他妙笔生花下写给她的情话。
世人皆说,她爱上了一个人渣,但对爱玲来说,这是她一生中最好的爱情,除了胡兰成,无人能替。因为这个多情的才子,给她的不只有爱情,还有最深的懂得。
(一)开在尘埃里的花
年初春的某一天,闲来无事的胡兰成在南京家中的花园里,边晒太阳边读《天地》月刊。当读到一篇文章时,他“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地把它读完一遍又一遍”。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张爱玲。就此,他便“只觉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便皆成为美好”。
于是,几经周折问苏青要了爱玲的地址,欣然前往其居住的常德公寓。
肉桂粉色的常德公寓大楼,鹤立鸡群于闹猛的街头,一如张爱玲的行头,虽不是什么华贵的衣料,却自有一番惊艳在里头。
平原缅邈,山河浩荡,他纵然可平视王侯,也是无法仰止她那正大仙容的貌的,因为彼时的爱玲,喜僻,不喜应酬交际,所以当他出现在她公寓门前,她拒绝了。
他素来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固执地将一张字条从门缝里塞了进去。他在字条上写下了自己见她的初衷及对她的仰慕,末了还留下住址、电话号码,并用隽秀的字签上自己的大名。胡兰成,这三个字在当时还是有惊动山河的力量的。当爱玲看到“胡兰成”三个字时,心即被惊动。耳闻下的才子,她有了要去拜访的心。
张爱玲那时还是有些犹豫的,在细思量下,才于第三天打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
于是,一纸字条,改变了她一生的情愫。
初见,如同并蒂而生的合欢花,是各自心内生出不同的艳。胡兰成觉得她是“陌上桑里的秦罗敷,羽林郎里的胡姬”,有着怡淡深静的动人;爱玲则在他的面前“低到尘埃,开出花朵”的艳美,一颗少女的心有了萌动。
他们相谈甚欢,竟不知不觉地消磨掉五个多小时,像一对熟稔的老友,也像一对缠绵的情侣。临别时,也是依依不舍的。他送她到弄堂口,巷子长长,两人并肩而行,他看着她,恋恋不舍;她望着他,则心生爱意。
次日,他便迫不及待地去她的公寓见她。
她的房里竟华丽贵气到使他不安,是犹如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的房间才有的兵气。这样的房间,加之自有一番艳在那头的爱玲,他是彻底情动了。女人,素来在他的眼里是常客,然而,遇见像是如“孙夫人那样有着兵气”的脂粉女子,今生还是头一回。
那日的爱玲很美,穿着一件宝蓝色绸袄裤,戴着最爱的嫩黄边框的眼镜。以至,多年后他还对这些细节有着清晰如昨的美好记忆。
之后,他每天都去看爱玲,也总是会有一番胶着缠绵在的。
某一天,他向爱玲提及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爱玲便即刻取来送给他,并在后面题上这样几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她是将少女那颗情愫深浓的心迹都表达在这字句里了。
他也知道如何回馈这个睿智的女子,在洋梧桐树抽出新芽的黄昏,他把她修长的手贴在胸前,蜜语甜言道:“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不好?”她深情望他,盈盈一笑,就似把头埋在他的怀里。
自此,他们这两个多才、多情、离经叛道而彼此欣赏的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后来被世人传诵经久的一段传奇之爱。
那一年,他38岁,她24岁。
(二)因为懂得,才一再慈悲
爱玲,原就是那“陌上游春赏花,亦不落情缘的一个人”,所以遇着心仪的胡兰成,她就此甘愿为君洗手做羹汤。
胡兰成,则不再是那“百花丛中过的浪荡子”,而是晨出夜归只看张爱玲。
他们,由此一个“一夜就郎宿”,一个“通宵语不息”。
爱情,就是这样贴景入心,令人读来心生温暖。
那时,胡兰成还在南京办公,一个月回一趟上海,住个八九天的样子。他不回自己美丽园的家,而是径直赶到赫德路的常德公寓,先去看张爱玲。两人在一起,每每喁喁私语无尽时。
张爱玲爱得尽情投入,一颗心全系在他的身上,那么冷傲的一个人,竟还为了取悦他,每每与他相处,必穿那双自庙会上买来的双凤绣花鞋,及那件“闻得见香气”的桃红色旗袍。因为,他喜欢她这样穿。
关于这段爱情,反对的人比比皆是。
因为他不仅有着汉奸的政治身份,还有着妻室,更有着无数风流债。
然而,张爱玲全然无视,也知他是那心性使然的人。因为,他是这世界上最深懂自己的人。
也是。胡兰成是深懂她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诚如他说过的:“爱玲,就像旧时屋檐下的贵族女子,只能多瞧几眼,却亲近不得。”
他也懂她因童年不幸而生出的如骨血般附着在身体里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就因为这样的“懂得”,张爱玲才不惜一切地倾尽所有地爱他。也因此,她写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她就是这样一个俗世之外特立独行的女子。她不会以尘世的俗念来衡量一个人,她也没有什么政治观念,所以,他在她的眼中不是汉奸,也不是风流债满身的人,而是一个懂他的男人,一个她爱的男人,仅此而已,所以她从来没想过俗世里的天长地久。
便如此,她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提出离婚时,就和他结了婚。
没有法律程序,只有一纸婚书为凭。
他说,他怕时局凶险,自己的身份会拖累了她。她无任何异议,在没有任何仪式,只在好友炎樱为证下嫁给了他。婚书上,她写了前两句:“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胡兰成撰了后两句,即后世流传颇多的:“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只是,世景荒芜,现世已再无安稳可言。
日军投降,时局变得严峻,胡兰成有了危机感,他对张爱玲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地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
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后来,竟真有了别离。胡兰成要到湖北接编《大楚报》,于是与张爱玲有了长期的分离。
那时,真是乱世。时常有警报和空袭,某一日,胡兰成在路上遇到了轰炸,人群一片慌乱中,他跪倒在铁轨上,以为自己快要被炸死了,绝望中,他只喊出两个字:“爱玲!”彼时的他,还是全心爱着张爱玲的。然而,他毕竟是个情种,风流的细胞时刻如海潮涌动不已。很快,医院的小周如胶似漆起来。
远在上海的张爱玲,还对此一无所知,仍热烈地写信给他,细细碎碎地向他诉说着她生活的点滴。她就是这样投入地爱着他。
直到他从武汉回到上海,在和张爱玲相处了一个多月后,才将小周的事情告诉张爱玲。张爱玲的心,着实被刺伤了,她自始至终都以为自己和他的爱是那样坚贞不渝的。听着他那么说着,她怔怔地站在那儿,任凭心碎落一地;她不发一言,泪流满面。但是,她仍无法抑制住对他的深爱,当他拥她入怀,深深地吻着她道:爱玲,这一生我最爱你!她就瞬间被俘获。
她决定,默默承受;决定,仍继续爱他。
诚如,她写给他的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三)真正的爱,不是疯狂而是理智
乱世的人、事,最经不得细数。
她和他生活的那个世界真是个乱世呀,凡事都经不得细数!
那一年的5月,他在张爱玲处小住了一个多月后,又回到了武汉。从相遇到分离,总以为能倾国倾城,一旦转身什么都不可能。一见到小周,他便有了回家的温暖感觉——他又忘记了张爱玲的存在。
恰逢时局大乱,8月日本投降,重庆方面准备惩办汉奸,他感觉到末日来临,不得已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称自己为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住到诸暨斯姓朋友家里。果真,他改姓为张,只是没叫张牵或张招,只是忘了这世间还有个叫张爱玲的女子是自己的妻,他竟爱上了斯家庶母范秀美。
范秀美,大他两岁,曾为斯家老爷生有一女。
斯家人本是好意,觉得这乱世中,还是安排他到温州的范秀美的娘家避难比较牢靠。于是,由范秀美相送,一路陪伴着他。然而,就是在这一路中,他以其倾城的风流手腕又勾引上了范秀美。还没到温州,他们竟已然做成夫妻,到了温州,他们亦是对范家人及邻居以夫妻相称,事实上也是过起了夫妻的生活。
张爱玲还一无所知地爱恋着他,因为思念,也因为小周,便决定去温州找他。
经过一路的心事重重,张爱玲对着胡兰成只说了句,“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着你就在那里,这温州城便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这时,爱玲还不知有范秀美的存在,所以她的心底因为有他居住的缘故爱煞了温州这座城池。
为了局势的考虑,为了不让邻居揣测。逗留温州期间,张爱玲是住在一家小旅馆里的。他白天去陪她,晚上则去陪范秀美。这次的相见,于张爱玲是生分的,即便是日日依旧伴在房里,亲近中却是有着生分。
有时四目相视,半晌没得一句话,忽听得窗外牛哞,竟是面面相觑,诧异发呆一阵子。一日,张爱玲告诉前来的胡兰成道:“今晨你尚未来,我一个人在房里,来了只乌鸦停在窗口,我心里念诵,你只管停着,我是不迷信的,但后来见它飞走了,我又很开心。”
爱恋里,女性的直觉最是准确。张爱玲也不例外,她是察觉出了异样的。
再一日,她夸范秀美模样俊美,要给她画像。范秀美端坐在那儿时,张爱玲心底深处被惊动了,她只勾勒了脸庞、眉眼、鼻子,待画嘴角时是再无法继续下去。于是停了笔,说什么也不画了,也不解释,只是一脸凄然悲怆。
待范秀美走后,在胡兰成的一再追问下,她半晌才说出:“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
张爱玲是既聪慧又敏感的女子,怎会察觉不出他和范秀美之间隐匿着的情愫呢。因为爱他,更能体味到。
这一次,她彻底神伤,且伤了性灵,再不愿爱任何人。
她决绝离开。
他打着伞到码头送她,天公应离情,竟应景似地下起了淅沥的小雨。她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他,为了这个自己用生命深深爱过的男子,哽咽到不能自已,不过,还是叹息地说出:“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不几日,张爱玲寄钱给他,也有信道,“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个人在雨中撑着伞站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此后,两人偶有通信,张爱玲也依然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她在心里爱得委屈,却仍还是爱着。
只待到胡兰成有一次途经上海,她才彻底决定放弃。
在危险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此时的他,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过来却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他还残忍地问她对自己写小周的那篇《武汉记》印象如何,又提及和范秀美的事,张爱玲听后自是十分冷淡。
是夜,张爱玲和他分室而居。在心里,她是打定主意要跟他划清界限了。只是那时张爱玲仍还对他情有不舍,在清晨十分,当他到了自己床前道别,俯身吻她时,她忍不住伸出双手紧紧地抱住了他,泪水如雨下,哽咽中只叫了句“兰成”,再喊不出任何。
至此,她深知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再无挽回的余地了,已经走到了辛酸的尽头。
这一次,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的见面;这以后,他们再不曾谋过面。
待到年6月,她给他寄去一封诀别信,并随信附上了自己30万元的稿费。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彼时,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正在一所中学教书,生活也处于一种安稳状态。
张爱玲,是故意选在他一切安定的时候,来跟他诀别的。可见,她爱他如此之深,即便是分开了,在她的心底仍还在爱着他。
看到这些,真是让人心酸。
想她的心自遇到他之后,就只为他一个人造就一座单幢的房子;然而,他的心却是一所公寓,且公开招租,时年里他雁过留痕,残忍地留给她的心一片废墟。多悲凉,多悲哀。
她从来都以为是他生命中最璀璨、最特别的那一个,或朱砂痣,或床前明月光,甚而只是一朵独特的玫瑰;然而,于他,在炫耀他阅尽千帆的《今生今世》里,她的笔墨篇幅也跟其他女子没什么不一样,她也不过是他爱过的其中一个而已,不见偏爱,不见特别的。
她最欣赏的同时期的作家苏青曾说过:“婚姻不如意,便是顶薄命的事。”
女子再是八面玲珑,如若遇不上一个真正体己暖心的男子,一生终究是要遗憾收场的。
想她这般艳绝的奇女子,亦没能例外,一支笔写尽人世情爱,却也未能逃脱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伤。
尾语:
我想,胡兰成定是“天上地下,没有得比较”般地爱过她张爱玲的。
不然,他不会托爱玲的挚友炎樱从中缓和关系,以再修好。
他去信炎樱道:“爱玲是美貌佳人红灯坐,而你如映在她窗纸上的梅花,我今惟托梅花以陈辞。佛经里有阿修罗,采四天下花,于海酿酒不成,我有时亦如此惊怅自失。又《聊斋》里香玉泫然曰,‘妾昔花之神,故凝今是花之魂,故虚,君日以一杯水溉其根株,妾当得活。明年此时报君恩。’年来我变得不像往常,亦惟冀爱玲以一杯水溉其根株耳,然又如何可言耶?”
心疼张爱玲的炎樱,自是不曾理会这样的胡兰成,而张爱玲也更是不会理会他了。
年,她换上最爱的那袭旗袍,去了美国。终其天年,再也没有回来过。
四十年后的一天,她干净地在自己的寓所里逝去,身上依旧是那袭旗袍。她这个“从来不牵愁扯恨”的女子,是最长情的女子。就比如,她爱他。即便是后来和一个叫赖雅的男子结婚,在心底深处她仍对他动情不已。因为这袭旗袍,是他最爱的那件。
老去的胡兰成,曾吟念着李商隐的“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的诗句来纪念他和张爱玲的爱情。并用舞低杨柳镂心月,空灵妩媚,又登高望远,江天辽阔古意的《今生今世》来将他和张爱玲的故事倾写。只是一代旷世才女,早“自将萎谢了”。
她曾得千万人之中遇见唯一之人的欢悦,也曾得千万年之中守住情爱一刻的永恒。然而,她的欢悦无永恒,永恒无欢悦,皆因她遇之的良人不是那唯一。
京剧舞台上,素来有锣鼓在铿锵地鼓打着,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终于“哐”的一声的场景,于是,一切都归于悄无声息,这是张爱玲最喜欢的反高潮。她在她的书里,曾万千如此写着,现实里她自己却是最真实的版本。
“没有哪一段爱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是她说过的句子。
年,她带着满身疮痍的爱情往事,静静地跟这个世界告别。
诚如安意如说的,“自此,一个流光飞舞、金沙弥漫的上海时代彻底结束了”。
不过,我知道,在这个时代流走的背后,经久流传的是他曾写给她的那些缠绵悱恻的情话——
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
来源:《若无相欠,怎会相见》文/桑妮
编辑:刘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fz/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