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
书名:《日月》
作者:安如意
类型:长篇小说
创作年代:当代
空白
安意如的《日月》讲述的是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在三十余年闯荡后厌倦大都市的浮华虚荣,重新回到西藏的故事。“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本书正文共六章,这是第一章的标题。长生,书中的男主人公,便得名于此。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其实每一个都无比重要。赵星野,谢江南,Sam,范丽洁,苏缦华。谁走进了他在北京的那段故事,谁最后离开了他在北京的那段回忆,都对他最后的修行之路起了更重要的影响。让长生想回到西藏的瞬间有很多。而我们需要知道的,只是他最终回到了故乡,成为一名清净的修行人,放下了他在北京的过去,放下了所有人,其中也包括尹莲。小说中两个时间段的故事是穿插着进行的,年轻时在北京的忙碌与回西藏后的朝圣之路。
1
我想先讲讲长生在北京的那些年。
空白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长生这个名字的时候,轻轻地念出了声,总觉得有些拗口。长生的藏文名字是索南次仁,刚开始我自己默想情节的时候总是以次仁称呼。“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便是长生这个名字的由来。现在读来,简单,正如他的性格处事方式一样,觉得很清静,仿佛能看到是个英俊的帅小伙。也许是因为儿时被父母抛弃,从小在寺庙中,性格内向,但很坚强,学会隐忍,这为他之后面对谢江南的刁难能够不动声色打下基础。
长生出生没多久后被父母抛弃,后被送到寺庙。那是尹莲常去的寺院,恰巧长生的长相酷似尹莲的心上人谢江南,于是尹莲在得到住持同意后,将长生带到北京抚养。尹家在商业圈颇有人脉,顺利办妥手续将长生带到北京。长生初达北京时有着各种不适应,想念藏地的糌粑,不习惯尹家翻两圈依然摸不着边的大床,这时尹莲的父亲尹守国用自己在藏地期间学会的藏语抓住了长生的心,这是长生第一步开始不想着逃跑,试着学习适应尹家的一切。
恰逢尹守国一心为尹莲安排相亲,尹莲便带长生一同前往,机敏如长生,一旦发现尹莲百无聊赖,他便会跑出去玩,这样过一会儿尹莲便能以寻长生为由离开。无可奈何之下拿长生当挡箭牌,却增进了两人之间的默契。自此,长生开始完全的信赖尹莲,信赖这个将自己带到北京抚养的女子。稍长大些,尹守国将长生送去了部队。长生在部队的成长让尹莲欣喜,两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正在长生慢慢发现自己对尹莲的心意时,曾被尹守国逼迫离开尹莲的谢江南回来了,并与尹莲重新相恋。于是顺理成章的结婚,携手一起创业。谢江南的能力,加之尹莲家族背后的支持,创立的承天集团也逐渐走上正轨。就在那时候,尹莲怀孕了。长生知道,虽然尹莲很宠自己,自己的才能在外也确实可以独当一面,但尹莲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此时尹家提出将长生送去香港学习先进的技术,长生本想即刻拉开,但无法留尹莲一人承担压力,于是他同意去香港,学习先进的技术。
也就是在香港的一个街口,长生与Sam相识。Sam喜爱自由自在的东西,摄影旅,是名歌手。两人结伴旅行,一起去了印度尼泊尔等朝圣圣地,但Sam总觉得自己与长生之间似乎总存在一些隔阂,长生有时说的话看的书他并不能理解,他也从不知长生眉间的那一缕忧伤与深沉来自哪里。其实两人的心明明很近,只是彼此都不知道。
后来长生回到承天集团,为集团带去了不少的利益。就在工作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谢江南因自己过分的野心使得公司出现了上亿的资金缺口,无法正常运转。长生长相英俊且聪慧过人,多年跟在尹莲身边,在圈中也有不少爱慕者,长生此时便动用了这些人脉为谢江南抵债。
当把最后1.5亿现金缺口补上之后,他便跟尹莲告辞,回到了西藏,找到儿时在寺院的玩伴,一起重新开始了修行之路。
2
长生在北京的年月里,我想重点谈谈长生与尹莲之间的感情线。
空白
在长生在北京成长的故事中,尹莲是他一直打不开的心结,他回到西藏后多年修行,才完全将尹莲完全放下。长生是尹莲带来的,对她的依赖不言而喻。
初到北京时,长生的恐惧显而易见。第一次站在尹家大门前,望着高门深户,却只想逃跑。尹莲跑过来抱着他,猝不及防的亲密。那时的长生还不懂,一个人,怎么就能对另一个人如此好。
长生儿时对尹莲称呼姑姑,而等他慢慢长大,亲近的人都能看出来他对于尹莲的感情也不似姑姑二字那么简单。因此不难解释谢江南对于长生的芥蒂。
尹莲作为这段感情的当事人,刚开始只觉得长生丝毫不让她操心,做事总是那么安稳。有的时候倒是希望长生能够坏一点,任性一点,总是这么拘束无意中拉远了距离。但后来发现他总是以这样的姿态与自己相处,叫尹莲失落又无计可施。这份感情大家都心里有数,不能轻易流露在外。一不小心过了界,说出了真相,后果难以相对。
“长生浅浅苦笑,没什么。姑姑,我回学校多些时间看看书。安静一下。上次你交代我办的事,我还要回去跟进。”
“那些事,不急的。”尹莲轻轻叹气,接下来的话,又不知从何说起。
桂花落满一地,花落如碎金,幽香馥郁,影影绰绰如人心事。
尹莲站在长生旁边,想起上一次与他并肩仰望天空,是在长生六岁时,在甘丹寺的山上。
两人之间,随着长生年纪的增长,可以说的话变少了。
想和你一起聊聊天,却不知从何说起。
想和你一起坐下看看风景,可是彼此都没有这个空闲。
长生的感情越来越汹涌,无意间,拉远了两人的距离。
于是尹莲为长生安排了相亲。长生彬彬有礼的完成了见面,对方也是高干子女,门当户对。晚间长生开车与尹莲一同回去,一路飞奔却是一句话也没有。一直开到楼下,长生不开门下车,只是静静坐着,不说话。长生忽然感觉到了莫大的悲伤。
从尹莲的角度,那样做并没有错。只是这世上不会再有人对尹莲的爱比他更深,因此也不会有人因尹莲而受的伤害比他更深。
尹莲回去便大病一场。那段时间集团业绩变好,谢江南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对生病的尹莲并未悉心照料。医院看病,取药。
回去的路上,长生故意将车开的很慢很慢。
“单独和尹莲在一起,总有种虚幻感。一分一秒都像是偷来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丢了。小时候是这样,如今大了,这感觉更是明显。此刻他有冲动,不管不顾,将车子一路开下去。只要她愿意跟他走,开到天涯海角也行。可这世间哪有真正的天涯海角呢。更何况她不会跟他走。”
“尹莲抬起眼来,目光只在长生脸上转了一转,又若无其事的收了回去。最深最浓的一重苦涩从心底化开来,直漫到嘴上,几乎开不了口。过了半晌,才说,我病了这段时间,公司的事,你看着处理吧。我知你一向稳重。长生神色如常,好,我还是会经常回来。有事,随时叫我。尹莲笑容亦淡,好。一路两人再无话。已是这样淡到似水无痕。”
再后来,尹莲提出要拆分承天集团,谢江南自然是不同意的,这是尹莲又一次站在长生的立场做了出的决定。不欢而散的交涉。尹莲与长生出去吃饭,日本料理,尹莲喝了很多的清酒。忽然尹莲说,长生我错了,以前我竟糊涂的要你去相亲。然后又斩钉截铁的说,最好不要结婚。
“他又是一愣,心中一凉,百味杂陈。又见她,醉眼迷蒙的笑着。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好像一部电视剧在我眼前展开,并不是最单纯的男女感情,看着只是觉得很伤心。本该最亲近的他们,最后变成了这样。看到这里的时候从内心深处感到可惜。
我想应该是这个时候长生萌生去意的,不想看到自己爱的人为了自己为难,那自己离开的话会不会让情况好转一点。
上面那段话我读了很多很多遍,所谓的长生心中一凉,至今没读懂到底为何。尹莲那番话,是表明对他的心意吗?都说酒后吐真言,因为从未想到过的话所以一愣?即使有心也没有可能,所以心凉?
我能解读的只到这里了。
安意如的文字实在不是我的水平能完全理解的。
当然看到后面才发现真正促使迫切想回西藏的原因并不是尹莲,但正如我在前文重提到过的,让长生想回到西藏的瞬间有很多,尹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尹莲与长生之间的故事太多了,从长生初到北京,到他回西藏后的修行之路,都离不开尹莲。
他花了很久很久,也苦恼了很久,才放下了尹莲。
当然最终是放下了。
这段心路有多不容易,大概只有长生自己知道吧。
3
接下来想讲的这个人,也许在前文中提到他的时候,会觉得他与长生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近。那个人便是Sam。
在小说中,安意如非常仔细的描述了两人认识的细节。
香港的街头站着那么多人,Sam只是想借打火机抽根烟,偏偏遇上了从不抽烟却带着打火机的尹长生。好巧。是从一根烟与打火机开始的,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缘分。两人一起旅游,赚了印度尼泊尔泰国再一起回到香港,一路互相倾诉苦楚。后来长生回去,进入承天集团,Sam成为了艺人,各自在商场与娱乐圈奋战,Sam偶尔会告知长生自己的近况,不过并未再有过见面。长生非常清楚Sam最想要的是自己能一直待在他身边,偏是他不能给予。于是表面上对Sam很冷淡,有的时候有很多话想说,想给他打电话,拿起话筒却又放下。他经常去看Sam主演的电影,会在半夜失眠的时候听他的歌,只是从不告诉他。大概是太熟悉,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到底是用心还是敷衍。
我想那个时候长生还只是把Sam当作一个一般的朋友,并没有那般重要。
帮助谢江南还债的事情已经基本解决,只等项目出结果,这将决定长生可以花多久还清人情。承天集团慢慢走上正轨,长生抛头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度以为自己就会以这样的节奏慢慢生活下去,可总会有些料想不到的事情来打破惯常。
直到有一天半夜时分,打开邮箱时看到有一封以Sam家人的名义发来的邮件,告知长生Sam昨日凌晨去世。在处理Sam的遗物时发现两人有长期的邮件往来,于是觉得应该将此事告知他,并请长生务必退却可能拥来的媒体的采访。
附件里是Sam一封未发出的信和一首他唱的歌。
长生赶紧上网查找消息,已有媒体报道Sam昨天凌晨从酒店顶层坠楼身亡。死因还在调查,但与他长期以来的抑郁症有联系。
长生看着照片上笑得眉目有光的Sam,突然就笑了出来,他用那个样子骗了多少人。在那短暂的几分钟里,长生没有掉眼泪,就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觉得所有的色彩声音都从自己的世界暂时消失了。剧痛之后,心就像被抽空了一般全部放松了下来。
直到这个时候长生才意识到Sam在自己心里的重要性。Sam就像一个更天真、更执着、更倔强的自己。自己的一部分,就这样随着Sam一起去了。而剩下的一部分呢,就这样留在世界,等待命终。
Sam在给长生的信中写道:“你离开之后,每一次恨你,只会让我更思念你,相信你是迫不得已。会有执念,辗转打探每一点关于你的消息。这么多年,我只是固执的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放下一个人,谈何容易。长生,我放手。不止是对你,对这人世的无常和惨淡,我都失去了与之抗衡的信心。希望我能以另一种方式找到我要的答案。”
Sam说他去看了长生时常翻看的《金刚经》,是因为想念才开始看的,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这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是啊,人活着,为何总要提过去的事,又为何总是毫无目的地想着未来的事。就纯粹的做好当下不行吗。
那一瞬间,归隐的念头突然特别特别特别的明显,自他来到北京后就再也没有去过的故乡,突然很想回去。连长生自己都没有料到Sam逝去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大。平日里那样不动声色的人,居然也会悲恸到失了心魄。这些年来的磋磨,经由这个意外事故的逼压,足以达到促使长生坚定心意的程度。
长生以最快的速度整理了手头的所有事务。非常幸运,项目相当成功,超过5亿的收成,直接填补了集团1.5亿的缺口。
没什么好执迷的,也没什么好犹豫的。
和Sam在一起的故事,Sam的死,让长生了解到什么是最宝贵的,让他懂得,要做一个真实,诚恳,简单的人。
4
最后想聊的这个人,出现在长生回到西藏后的故事里。
苏缦华,通过名字也可想象是个极美的女子。
书中花了不少笔墨讲述缦华在遇见长生之前的故事,小时候父母离婚,与人相爱却不得不分开,母亲去世,她坎坷的身世为她与长生的默契打下了伏笔。
在拉萨遇见长生,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缦华是从未料想过的,可是当她在小昭寺喝着茶,无意间看到一旁的长生时,便认定这是自己一直寻找等待的人。
没有理由的绝对相信。
缦华就一直悄然跟着长生,看着他跪拜,从小昭寺到大昭寺,从下午到晚上,又跟着他走进一家老茶馆,最后目送他回到住处。
其间她心中几番跃跃欲试,想跟长生说话,明明只隔了两三张桌子,却不敢上前。
不是胆怯,是珍重。
当晚,因为梦魇,缦华没有睡好,半夜便起身去大昭寺转转。
然后在转经道上遇见长生,这次并没有犹豫,将一瓶水放在他身边。
不知你们是否相信真的有前世今生这回事,反正我是相信的。在我眼里,缦华与长生前世的缘分非常深,绝对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以至于长生抬起头来,看着她,拿过那瓶水,看着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缦华呆住,那一瞬间竟然有点想大笑。
所有电视剧里看过的桥段都不及生活来的出乎意料。她磨磨唧唧最后借着未消散的梦境的情绪来找他搭讪。他却在看见她的第一眼说,我好像见过你。然后两人就那么站着,还没说出第二句话。他一句道破了她的心声。这个就是缘分吧,突然来到,让你措不及手。于是那天凌晨四点,缦华跟在长生身边,听着他磕长头的声响,听着夜间穿透的风。就是跟在他身后,很心安。
人渐渐多起来,两人一起去吃早餐,共享一壶茶,继续聊着天。直到那时才知道对方的名字。苏缦华就一直看着他,眼角眉梢俱是笑意。这是她无法控制的,更是不需要掩饰的。有些人需要悉心分辨,有些感情需要反复掂量。而她在看到长生的第一眼,就知道这是自己失散已久的伴侣,要紧步跟随,不计得失,不计前程。
再看长生呢,很清楚眼前的女子对自己并无企图。不同于他见过的卖弄风情的女子,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的乔装的同类。
两人就像是相处多年依然相契的情侣,明明是第一次相见。
清明如日的长生。
静洁如月的缦华。
之后两人与长生儿时的玩伴桑吉走遍了西藏,那时的桑吉已是有资格穿着绛红藏衣的修行人,听桑吉为他们排解心头的烦恼,相互诉说以前的故事。
“他们在房中聊天,是意态放松闲散的人,说话有一搭没一搭,却时时有醍醐灌顶之效。声音似灰烬,一点星火就可以燎原。即使长久默然相对,亦不觉尴尬。他们的交谈如两人月下漫步,没有目的,没有指定的方向,兴之所至,眼神交汇,相视一笑便又可以重新启程。”
缦华对长生的感情,是爱情吗?好像是,又感觉不是。即使是爱情也是最纯粹的那种。也可以理解为是男女之间最简单的友谊吧。反正就是没有理由的依赖、信任。完全不尴尬交流,不需要心机的交往。看到这里是从内心深处羡慕他俩的关系。
“一定是因为前世放不下而沦落天涯,然后又相逢在这里。”
作者
马晓莹
编辑
宋钦章
图源
网络
督读嘟群「1」
一个不可多得的读书交流群
欢迎进群交流、投稿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fz/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