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荐读一切都还不够书海去渡


北京痤疮医院网站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1/8580082.html

一切都还不够?书海去渡

马兆敏

(作者系壹书会书友)

各位书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的活动来了很多读书、藏书、写书的大咖,面对大家做一个读书的心得分享,有点惶恐。但我从不曾称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平常在书会的表现也只能反映出我是一个比较爱读书的人,这么想想也就坦然了。心得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清朝朱克敬在《瞑庵杂识》卷二中说:“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所以,我今天分享的仅仅是我个人多年读书、选书的心得,但未必是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我想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聊聊:

一、什么时候喜爱上读书

这个由来已久,就像作文里经常写的那样——“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候家中并没有多少书,学校的图书馆似乎也不对学生全部开放,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凡得到一本书,会翻来翻去看好几遍,其中有一本《小夏蒂》,看了不下五遍,后来弄丢了。一直念念不忘,前年我在网上重新买了一本,虽然并不是原来的版本,但重新翻阅之后,感慨很多。

一本好书会让人打开阅读的阀门,点亮阅读人生一点也不假。上学期间的读书基本以知识书籍为主,就算工作以后,也是围绕专业知识转,看的书基本上都是围绕专业方面的,目的性很强,趣味也不算多。真正喜爱上读书且找到乐趣的,可能是在年的夏天。那时家里的电视机坏了,网也出现了问题,索性就说服自己不如过一段和电视、网络绝缘的生活,怎么消遣呢?自然就是看书。

我记得当时选择读《达芬奇密码》、《梦的解析》、《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三本书,没想到安静下来阅读它们,感受完全不同。尤其是那本之前觉得枯燥的《梦的解析》,一直放在家里没读完,夜深人静的时候安静地读下去,发现还挺有意思。安意如也是在那时候比较红,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边读边朗诵,有时也抄下其中的词,感觉特别好。

经过了那次心无旁骛的阅读之后,我的阅读趣味与品位才逐渐提升。但那时候读书更偏文艺一些,杜拉斯、卡夫卡、村上春树、亦舒……这些作家的书看得很多,尤其是村上春树,读完他的文学作品后,又拓展欣赏并了解了他的音乐作品,记得他写过一本《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我按照他介绍的音乐作品,逐一去听过。然后散文方面,蒙田、董桥、张晓风、……比较喜爱,小说基本上读的国内的比较多,比如陈忠实的、余华的、王小波、莫言的等等。

二、谈谈读书偏爱

随着阅读量逐渐提升,阅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你要问我特别偏爱读什么,现在来说,可能竟然不再是文艺类的,而是人文社科类的。对于通俗类的,我真的是很少读。一些不熟悉我的人看我的书单,很可能不会认为我是一个女性读者。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你读的书太苦大仇深。”我倒是认为,在读书这方面,虽然我读得杂,有时读的书也很小众,但享受的成分越来越多了,而功利的部分越来越少。

——我偏爱某些出版社的书。像三联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译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都是我选书时首选。杂七杂八的出版社我一般很少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基本上我看到都会留意,且很少有让我失望的书。

——我偏爱港台文学,尤其是台湾文学。也许是中学时代读过的一本台版书印象太深了,也或者是后来因为简媜、龙应台这些作家的影响,或者是因为台湾文字里文字功力的超群脱俗,遣词造句的严谨优美,字里行间的独特气息……真的特别喜欢。从简媜的《女儿红》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买了她在大陆出版的全部作品,之后开始读别的港台作家的书,像苏伟贞、林文月、朱天文、朱天心,骆以军、西西、吴念真、蒋勋、王鼎钧……等等,蒋勋的书无论是理想国出版的,还是他的艺术史方面的,读过很多。最贵的是买的他一本多元的《舍得,舍不得》,是在新华书店正价买的,说实话这本书相对比较失望。此外,家里也陆续有一些从台湾诚品书店、香港带回的港台版书,还记得港版《大江大河一九四九》的腰封上印着大陆出版0本,这本书买回来之前,我曾经网上找到过PDF版,但拿到港版的时候,还是觉得激动无比。

——我偏爱外国小说。对于小说类的,实事求是我喜爱国外的小说。近几年读的国内小说寥寥无几,并非说国人小说水平差,而是国外小说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情节或传递的思想都让我感觉到真实、真诚。比如我看《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就比《三刻拍案惊奇》、《聊斋志异》感觉有趣得多,但这不妨碍我的藏书中也有不少中国古典小说,但中国现代小说就少得多,相反,国外的倒是很多。很惭愧地说至今我四大名著都没有读完,但倒是读了很多外国经典小说,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列夫托尔斯泰、卢梭、司汤达、雨果、狄更斯……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师作品之外,也读了不少像卡瓦菲斯、菲利普?福雷斯特、奥罕?帕慕克、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各国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很喜欢,很享受。最近在读的一本是波兰作家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鳄鱼街》,这本书有和马尔克斯相似的魔幻主义色彩,与其说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将比喻性文字施加魔法的诗集,读到不忍心一口气读完。

此外,我还会偏爱一些文史纪实类的书。关于二战期间和中国特定时期的书,我都比较感兴趣。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谈。

三、如何选书

除了自己根据偏爱来选,一般来说,我选书会有这样的原则,一是我不喜欢宣传得太多的畅销书。除非出版社和内容足够吸引我,否则我不会去买;二是我是外貌协会,除了偏爱我刚才说的出版社之外,那些同样书名但封面设计花里胡哨的,不买,哪怕它装帧特别精美,我还是愿意选择那种朴素的版本。三是那种推荐语很牛,但翻开内容其实十分一般的,我也不买。基本上那种所谓“读了让你受益终身”、“人生明白这些道理就够了”——类似于这些内容的书我从来不买。再有一个,现在我买书基本上会考虑到这本书收藏的话会不会让孩子受益,有朝一日他会不会阅读等等。鉴于无需收藏,有的书我是会去图书馆借来看。

其次,选书我一般还会参考豆瓣读书的推荐。它的读书频道中,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书籍的相关页面上,基本上以书评人、资深读书人和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为主,参考它的评分和相关书评,再结合自己的喜好,基本能选出的书质量会很高了。另外,我一般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fz/55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