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也门 > 也门政治 > 本middot拉登对美国的另一次袭击
当前位置: 也门 > 也门政治 > 本middot拉登对美国的另一次袭击
“9·11”事件大家都知道,本·拉登不光狠狠打了美国人的脸,更是给全世界上了一课。其实本·拉登在发动“9·11”事件之前还搞了一次预演,不过用的不是飞机,而是一条小破船,撞的也不是大楼,而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驱逐舰。
那是年春天,拉登召集几员干将谋划对美国的袭击。基地组织也门分支的大当家纳希里提议把目标放在中东地区的美国军舰上。最后拉登决定就定在也门的西海岸,交给纳希里全权负责。
接到重任后,纳希里召集了人马,当地的巴达维和库索负责行动保障,阿塔西负责筹钱,哈桑和尼卜拉斯负责驾驶小船实施自杀式袭击,自己则担负行动总指挥。人齐了,问题又来了,在也门西海岸实在是没法动手呀,得换个地方,算来算去,亚丁港最为合适。于是乎,纳希里又去亚丁港发展了几个线人,专门提供美舰进出港信息。巴达维也在亚丁港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作为行动据点,为了提高安全性,还在重点部位装了监控器和防盗门,增高了围墙,不久又买回了行动所需的C4炸药、小船和运输小船的卡车。
年1月3日,机会来了,线人向纳希里通报了美军“沙利文”号导弹驱逐舰即将到达亚丁港的情报,但发动袭击的东西还没有准备好,怎么办?纳希里思索再三,如果放弃这次机会不知又得等多久,遂决定干它一炮。纳希里一干人等悄悄将小船用卡车运到海边,但尴尬的事发生了,炸药装得太多,小船刚一入水就搁浅了,一群人做贼心虚跑了。人是跑了,可小船和炸药都是花钱买的呀,这次行动拉登根本没给多少经费,小船和炸药不能白白扔掉,于是晚上又返回岸边准备悄悄将小船运回住所。结果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几个当地人看到岸边有条小船没人要,一商量,准备拉走卖掉,好在这时纳希里等人赶了过来,将当地人赶走,把船又拉了回去。
“沙利文”号躲过了基地组织,却于年7月18日在弗吉尼亚海岸演习中发生事故,被自己发射的标准2防空导弹炸了,场面和放烟花似的。
美国人的船没炸,拉登炸了,行动失败让拉登很是生气。于是1月5日拉登在吉隆坡召开首脑会议专门讨论此事,参加会议的还有日后“9·11”事件的参与者。拉登坚持认为是袭击者的过错,要求重新招募两个不怕死的袭击者,而纳希里则坚决反对,他认为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太仓促,事先没有进行周密筹划和行动演练,如果进行多次演练就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行动方案,进一步提高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如果重新招募殉道者,又要花大量时间去搜寻考察合适的人选,还得进行行动培训。相反,哈桑和尼卜拉斯目前对行动非常了解,人也可靠。会议一直开到8号,拉登终于被说服,要求纳希里继续组织对美舰的袭击。
纳希里返回亚丁港后,带领小组下大力气准备袭击行动。哈桑在亚丁港附近重新租了一栋房子,用来改装小船和研制新炸药,同时租用了一栋可以俯瞰整个亚丁港的海景房,用高倍望远镜每天观察亚丁港船只出入的情况。纳希里在另一处住宅区租下一栋房间作为行动据点,同时派人每天到亚丁港统计船只出入港时间,询问附近的渔民小船出入港需要的时间,小船在港口里航行的距离、航线、速度、管控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情报收集,纳希里得知美军舰艇在亚丁港补给的时间为四个小时左右,新的大威力定向聚能炸弹也研制成功,而且经过多次演练,行动小组确定了小艇的最大装药量,明确了伪装方式、袭击路线、接近技巧和行动保障等。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美舰上门了。
也门亚丁港周围到处都是居民区,非常便于基地组织人员隐藏和观察
10月9日,一艘美舰徐徐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科尔”号(DDG-67),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和探测能力,年下水服役,奉命前往海湾执行对伊拉克的制裁行动。12日,该舰按计划在亚丁港进行4个小时左右的补给,按照美军从高到低依次为ABCD四级警戒的等级制度,舰长利波尔德将警戒等级定为B级,派出舰员在船上执勤警戒。9时30分,“科尔”号停靠在距离海岸米左右的位置。10时30分,在亚丁港派出的小艇协助下,“科尔”号开始加油。
“科尔”号驶入也门前在地中海上航行的照片
另一边,早已接到情报的基地组织行动小组也已准备就绪。哈桑和尼卜拉斯已经开着卡车将装有炸药的小船运到了亚丁港附近的一座大桥附近,炸药全部隐藏在船体的内衬里,从外面根本看不到。他们花钱让附近一个正在钓鱼的男孩看着卡车,二人将小船从卡车上卸下来放入水中,随后登上小船从岸边向“科尔”号驶去。拉登认为,炸美国人军舰这种轰动事件正好用来向全世界宣传基地组织,所以要求专人录像。这一任务就交给了库索。库索先是花时间学会了如何操作摄像机,当天则在附近一辆出租车上架设好了拍摄器材,结果这哥们居然等着等着睡着了。
11时15分,哈桑和尼卜拉斯面带微笑,驾驶小船缓缓向“科尔”号靠近,还友好地向军舰上的警戒人员招手。因为港口内经常有小船经过,或者给军舰补给物资,或者接送人员,甲板上执勤的美军士兵并没有阻止小船靠近,也友好地向小船招手。
被装载炸药的橡皮艇袭击后的“科尔”号
11时18分,小船在“科尔”号左舷中部位置停了下来,执勤的美军士兵将身子探出甲板护栏想要看看小船上的人到底要干什么,也就是此刻,哈桑和尼卜拉斯引爆了炸弹。轰隆一声巨响,“科尔”号左舷出现一个10米左右的大洞,海水顷刻间涌入船舱,“科尔”号船身倾斜。经事后测算,炸药有至千克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携带着钢铁碎片直接冲进军舰餐厅,当时正值用餐时间,大量船员在排队等候用餐,造成5人当场死亡,两名重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0人失踪,后确定为死亡,39人受伤。爆炸冲击波在一公里外都有震感,港口附近一家酒店的玻璃几乎全部被震碎,睡着的库索也被突如其来的巨响震醒,关键的画面没拍到,再待下去也危险,赶紧溜之大吉。虽然炸弹威力巨大,但幸运的是没有伤到“科尔”号的龙骨,而且“科尔”号的舰体采用了先进的防护和水密设计,损管系统及时起了作用。船员在舱室中奋力抢修了三天终于控制了水患,“科尔”号没有沉没。
受伤的“科尔”号被紧急拖走防止二次袭击
“科尔”号遇袭后,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强大如美军的先进战舰竟然被小艇袭击了,还差点沉没,也门当地的一个组织“穆罕默德军”立马宣称对事件负责,并表示这绝不是最后一起针对美国的袭击。但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防部和海军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综合各种情报,确定幕后策划者为拉登的基地组织,行动参与者至少6人。
年1月,拉登为庆祝袭击行动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儿子的婚礼宴会上吟诗一首:“东方的兄弟已整装待发,喀布尔已准备就绪,战斗的骆驼已经出发。傲慢的驱逐舰啊,它在公海引起恐惧,但在巨大的幻影之下,正向着死亡而行,等待它的是一叶波涛中的扁舟。”“诗人”拉登大胆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向人们详细描述了“科尔”号在亚丁港的死亡之旅。同月,美军对“科尔”号事件的调查报告出炉,结论显示“科尔”号的舰长利波尔德中校对警戒兵力的部署和应急处置措施得当,在事件中并无过错,问题出在海军舰艇部队缺乏防范袭击的专业训练和相应的装备。6月,拉登在一段基地组织招募成员的视频中吹嘘了这次行动,并鼓励成员多发动此类袭击。
年4月19日,“科尔”号完成修缮离开船厂返回母港,维修费用超过2.5亿美元。
自“科尔”号事件发生后,美国海军的军舰就再没有去亚丁港进行过补给,附近航线的美舰全部到吉布提港进行补给,而且为了保密直到军舰快进港时才向吉布提通报军舰靠泊情况。
军舰的核心警戒安保工作全部交给美军驻吉布提基地负责,基地接到军舰靠泊信息后,在码头入口处设置两层警戒哨,在泊位派出蛙人进行水下搜排,在码头提供的服务船上派出武装人员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才让其为美舰服务,武装人员全时监督。确认港口安全后,基地会派出2艘高速截击艇到港口外伴护美舰进入港口,抵达泊位,同时在军舰外围布设一道反蛙人网,而后在附近进行巡逻警戒,美舰则在船上关键位置派出武装人员进行警戒。
美舰外围的警戒安保工作则由吉布提负责,吉布提港口有美军提供的警戒雷达,按照协议,所有在美舰靠泊期间进入吉布提港的船只都要向吉布提海军通报船舶名称、呼号、货物、进出港时间、补给物资、出发港口、目的地等信息,如有异常,吉布提海军巡逻艇会立即前往查证。美舰靠泊期间,吉布提在出入口设置的两道警戒哨会明显加强警戒力度,同时会在美军高速截击艇外围设置巡逻艇。如此,便形成一个以美舰为核心,要点有控守,四道警戒线的环形防御圈,基本可以排除再发生类似“科尔”号的袭击事件。
二、经验教训美军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光航空母舰就有11艘,几乎是世界航母总数的50%,并且全部为核动力,其中1艘是服役不久的第三代核动力航母“福特”号,这些航母也是美军维护全球利益的重要工具。无论美国在哪里遇到麻烦,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然而,这么强大的海军,却被基地组织偷袭,遭受了30年来最大的单舰遇袭伤亡。“科尔”号被炸不光给美军上了一课,也给全世界的海军上了一堂教育课。
1、基地组织深喑非对称作战。
运回美国修缮的“科尔”号
基地组织策划的此次袭击,目标明确,态度坚决,战法灵活,收效显著。基地组织在世纪之交选择美军军舰为袭击对象,就是为了扩大其影响力。袭击“沙利文”号驱逐舰失败后,基地组织并没有放弃作战计划,而是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作战计划,扩大情报搜集范围,研制新装备技术,做好临战训练等。在准备过程中,基地组织分工密切,有负责筹划的,有负责协调各类事务的,有负责购买物资器材的,有负责改装小船的,有负责研制炸弹的,有负责收集情报的,各司其职,最终等来了“科尔”号驱逐舰,袭击取得成功。
在袭击过程中,基地组织人员驾驶小船混在港口众多小船当中,慢慢向“科尔”号靠近,还微笑着向“科尔”号甲板上的士兵打招呼,成功麻痹美军执勤人员,利用这一空隙航行到了“科尔”号左舷引爆炸弹,造成“科尔”号重大伤亡。根据事后获得的情报,此次袭击事件中基地组织只有3.6万美元的活动经费,“科尔”号的造价却是10亿美元,重新修缮花费超过2.5亿美元,基地组织用2人的代价造成美军伤亡56人,战果可谓极其丰硕。在这之后的“9·11”事件,基地组织同样利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用劫持的飞机撞击大楼,给世界带来长久的影响。在“科尔”号被炸之前,很少有人敢袭击现役军舰,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这次事件也给世界各国海军敲响了警钟。
2、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根据事后的调查,“科尔”号舰长利波尔德虽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安排了勤务,但无论是舰长还是执勤哨兵,思想上都是麻痹的,如果保持必要的警惕性,灾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损失可以降到很低。当时“科尔”号执行的任务是制裁伊拉克,同时因为美国在巴以冲突中偏袒以色列,中东反美情绪高涨,而美国又是被针对最多的国家,“科尔”号在港口加油其实面临的风险并不小,如果舰长和哨兵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很可能就会避免这一惨案的发生。
3、军舰安保需要多方协同。
“科尔”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却被一艘改装的小船炸出一个大洞,着实让人震惊。其实在事件发生前,港口就发生了很多反常的事:袭击“沙利文”号失败后,有几个当地人发现了搁浅在岸边的小船,这几个当地人竟然把炸药扔出船舱准备偷走小船,结果被晚上赶来的基地组织人员制止;港口附近的一所房子里连续三个月发出嘈杂的声音,周围的邻居没有向相关部门举报;一栋海景别墅的房顶连续两三个月有两个人拿着望远镜观察亚丁港,没有人举报;有两个人每天向亚丁港的渔民询问亚丁港内船只的情况,还打听“科尔”号的消息,也没有引起渔民的警惕。同时因为缺乏沟通,日后情报人员在当地调查取证的过程也困难重重。
事件发生后,美军给舰艇都加装了重机枪和近防炮,美军军舰加装双联装M2重机枪
基地组织从年春开始策划准备,一直到年10月实施袭击,在这20个月的时间中,基地组织在亚丁港踩点、准备物资、收集情报、行动预演、跨国筹资等等,美国在中东的情报网络不应该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根据资料显示,在袭击发生前几天,美国国防部和情报部门均收到过最近有针对美国袭击的警告,但没有引起重视,情报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预警作用。
如果本篇文章使您有所收益,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zz/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