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一把菜刀,雕出一个充实的自我。一转眼我在华为海外奋斗已经满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服务过5个国家的员工,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坐标:A5
拖着一箱调料只身闯北非
年,我通过朋友介绍入职慧通,11月20日接到通知被外派A5。人生第一次出国,既充满期待又有些忐忑。拖着满行李箱的调料,我只身一人飘洋过海来到了黄沙满天飞的A5首都。
那时代表处常驻员工都有多人左右,餐厅有4个中国厨师,早中晚餐、夜宵轮流值班,一个礼拜下来都忙得晕头转向。A5天气炎热干燥,物资匮乏,很多中国调料都买不到,面对一个新厨师的到来,领导和员工们期望很高,那半年我的压力格外大。
穷则思变,老人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老前辈的带领和启发下,我自己动手做中国调料,用老家的土方法做芝麻酱、红豆沙、米酒、精武鸭脖、武汉热干面等,征服了员工的胃。
后来每个厨师集思广议,不怕麻烦,火锅、烧烤、热菜、凉菜、蒸菜、西点、中点、小吃等轮番上阵,每天就想着如何推陈出新,丰富口味。一年又一年,员工换了又换,厨师也换了几批,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做的东西,员工吃得安心、吃得放心,这个传统一直在延续。
海外食堂的工作一点都不比国内容易,不但标准高、要求严,还需要在异国他乡寻找最适合的材料,在卫生、质量、服务、创新、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这4年的工作经历,在键盘的敲击下显得如此轻松,但其实每一步都步履维艰。好在这一切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员工的认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坐标:也门
想请任总尝尝我做的也门饭是否过关了
年,我来到了一个看不到绿色的石头城——战乱国家也门首都萨那。让我没想到的是,跟A5比起来,这里更艰苦、更不安全,不但物资匮乏,而且枪支泛滥。
也门代表处50多人,厨房、餐厅都在一个破旧的二层小楼里。二楼是员工宿舍,一楼是厨房餐厅。当时看到整个厨房就一个炒菜的炉子、一张生锈的工作台、一间黑漆漆沾满油烟的厨房,我的心哇凉哇凉的。好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清洁、整理,终于有了厨房的样子。
茶余饭后跟员工们聊天,听他们说代表处以前条件更艰苦,没有中方厨师。任总也来过,说特喜欢吃也门饭。也门饭是什么味道?终于有一天帮厨带我去尝了一下,原来也门饭就是手抓饭。味道确实不错,特别是手抓羊肉,肉烂味美、肥而不腻,添加国家特有的香料,那叫一个香啊,回味无穷。后来我找帮厨买了些本地香料,回去一起研究了好久,味道还可以,只是卖相不行,反反复复实验才终于成功了。当时真希望任总再来一次也门,和他合个影,让他品尝一下我的也门饭是否过关了。
没过多久,我们就搬家了,搬到两栋高大上的别墅里面。锅碗瓢盆、厨房设备都是新买的,一应俱全,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别墅一栋是办公楼,另一栋上面是宿舍,下面是厨房餐厅,中间有个篮球场。周边是三四米高的围墙,感觉有点压得喘不过气来,偶尔只能在门口放放风,看看大家打篮球。
艰苦的环境,只有让大家吃好喝好才能不想家。在A5锻炼出来的技术在这里全用上了。食材匮乏的情况下,我跟另一位师傅全力以赴,推出了很多新品,自己酿葡萄酒、米酒、做豆腐、豆芽、手抓羊肉、咸鸡蛋、羊肉泡馍、肉夹馍等,员工们的满意度直线上升。
唯一不和谐的就是外部安全形势一直不稳定,时有动乱发生。有一次战乱,所有员工都躲到地下室,幸好我们提前准备了充足的食物——面条、包子、馒头、咸菜,可是那几天,大家彼此照顾,工作也没耽误。危难之际见真情,这就是华为的战友精神。
印象最深的一次,街头到处是枪炮声,打得房子都在颤抖,帮厨几天都没来上班,所有的活我们两个厨师干。菜炒到一半,没有煤气了,我赶紧到仓库去扛。仓库到厨房有米的距离,我当时只想饭的时间快到了,扛起煤气罐就跑。没想到刚跑到中间,不远处有颗炸弹爆炸了,吓得我脸都白了,要是再近点,肯定挂了。后来战火越烧越旺,每天晚上都有空袭,战机在头顶呼啸而过,但我们所有人仍在地下室坚守。
年3月29日,公司紧急通知所有人员分批撤离,仅留下8人坚守阵地,其他人员全部于驱车赶往亚丁湾港口搭乘祖国的军舰回国。我在第一批撤离人员名单中,当天凌晨,公司领导安排好十几辆车,和其他中资公司、大使馆车队会合。为了让车队顺利通关,使馆提前打通了从萨那到荷台达港的生命通道,要求也门军方派兵护送中国公民。十几辆皮卡重机枪、两辆装甲车为我们车队开道,一路畅通无阻顺利抵达亚丁湾。当看到祖国军舰的一刹那,所有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有些同胞更是激动地失声痛哭,那一刻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身为一名中国人的由衷自豪!
走上军舰,海军将士已经为我们几百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睡在海军战士的床上,床很窄,甚至不能坐起来,但是那一夜我们的心却非常安稳。
一觉醒来到了吉布提,来接我们的吉布提办事处同事早已给我们预订好了酒店。由于撤离的人员较多,在吉布提待了两天才买到回国机票。经历四天四夜终于到家了,从电视上看到留守阵地的8位同事一个星期后也安全撤离,我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了。
每当回首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我都会感到热血沸腾,当祖国和公司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时,所有的困难、危险我们都可以从容面对。
坐标:厄立特里亚
“你回来我们才有家的感觉”
在家没待多久我便接到公司通知,去厄立特里亚办事处做厨师,于是年4月下旬我就又登上了前往厄立特里亚的飞机。这是一个非洲高原的美丽小国,但经济不太发达。办事处的一帮兄弟为我组织了温馨的欢迎会,其中很多是从也门一起撤离的兄弟,像久别的亲人一般,让我感慨万千。
这里的艰辛只有想不到,没有遇不到。物价贵、美元管控严格,食堂曾一度没钱买菜,真快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我们在菜市场不厌其烦地问那些老板是否可以欠账买菜,然而都被一一拒绝。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终于找到一个大方热情的老板Mary,同意赊账才解了燃眉之急。
资金拮据还不是最可怕的,最痛苦的是停电、缺水、买不到食材,连最基本的米、面、油、蔬菜都很难买到。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开始我还能想办法从其他中资公司购买一些,最后连这一步也行不通了,只能叫出差员工蚂蚁搬家似从国内带食材过来。
想让大家吃好吃饱,吃到新鲜蔬菜,我托人从国内带种子,在食堂院子里开荒种地。叫上保姆一起用了一周时间整理出来,撒上农家肥、浇上水,种上菜子,请教老家的母亲N遍种菜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周后,小白菜、韭菜、上海青、萝卜、大葱居然都长出来了。看着一盘盘绿油油的青菜,员工直向我竖大姆指。后来我继续发挥特长,做出了豆腐、豆芽、油条、肉夹馍、火锅、烧烤、水饺、羊肉烩面、煎牛排、雕花拼盘等,想办法让大家吃好吃饱。
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没太当回事,随便买点药应付了一下,没想到最后越来越严重,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太差,不得不回国动手术。身体康复回来后,领导对我说的第一句就是:“老高,厄特离不开你啊!你不只是厨师,还是我们的后勤主管。你回国期间我们天天想着你,吃本地饭菜都要吃吐了,你回来我们才有家的感觉,又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了。”
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华为厨师,无论在战乱的也门,还是贫穷的厄特,都饱含着对胜利的渴望和执着。坚持艰苦奋斗,为华为的成功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也成为了我的人生信条。
坐标:埃及开罗
用“酒店式服务”征服员工味蕾
年11月,我调离厄特,来到古老而文明的埃及开罗。一下子从贫困地区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开罗,真有点乡下人进城的感觉,好长时间都不适应。
埃及是当时北非地区部和埃及代表处的所在地,员工很多,办公室、歺厅也有好几个,近10个中方厨师。员工的要求比较高,领导给的压力也不小,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下把工作做好,我冥思苦想了好久。结合这边员工多、物资丰富的特点,我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把以前没机会做的菜、复杂的菜,用心钻研出来。
当时我被安排到Katamya办公室,一栋三层小楼,环境很不错,大约有50多个人就餐。光让大家吃饱肯定是不够的,必须还有微笑服务、暖心服务。像“酒店式服务”一样,先从卫生、安全、出品、口感、创新和员工的互动等开始。
餐厅和厨房卫生,要把卫生区域划分开来,责任到人,专人监督和检查。每天把地面清洗一次,每周做一次全面的大扫除,特别是死角的卫生更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zz/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