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书y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秋夕》
像黄钟大吕中突然响起了一阵丝竹清悦,他的深情就这样破空而来。
这首诗,如果隐去作者名,不用心分辨,我会觉得像李商隐的《无题》。毋庸讳言,黄仲则诗集中关于恋情的诗作,十足十地承继了李义山扑朔迷离的情味。
有一点非常奇妙,我想是仲则诗作的特色吧!他的诗,我总能读出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总能品出别具一格的情味,不会厌烦、腻味,这是难得的。
作为清代人,乃至于近代人(现代人的陈词滥调不提也罢),面对着古典诗歌,仰视着前人构建的文学高度,难以回避的尴尬是,主题的重复,技巧的僵化,语境的丧失,诗意的减损,深度的匮乏……越来越多出现的是充满匠气的作品,现代的创作者热衷于炫技,徒具形式,自命深刻,实则缺乏直抵人心的灵性。
令人愉悦的是,在仲则的笔下,这些令人纠结、败兴的问题都不存在。他的诗文、字句之间弥漫着熟悉的气息,游走着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形象。可以看出传承的影响,却不曾局限他的创造力,即便基调是悲怆的、低落的,诗歌本身的活力亦不负所望。
写秋夜怀人,甚至点明时间是秋夕(七夕),这类题材的诗作在古典诗词中实在是不胜枚举。
仲则这首七律的意境似足了李义山的名作《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几乎可以将这首《秋夕》,看作是《无题》的延续,情境、意旨,连背景环境都相似,诗中的主角也是在华堂喧宴的间隙,偷偷思念不能相见的情人。宴会上觥筹交错,与人应酬;心中辗转,外表却要波澜不惊。耳中听着丝竹管弦,眼望着歌姬轻歌曼舞,心中想的是难以亲近、不能谋面的情人。
这一番相思刻骨,辗转难安,不是亲历,谁能了知?纵然亲历,又岂能奢望一言道尽?一旦情深,便连诉说的欲望也泯灭了。
与李义山“无题诗”以言情为表象,内具政治寄托不同的是,黄仲则描写恋情的诗,意在追忆昔年逝去的一段感情,并无太隐晦的政治寄托。
年轻时总容易为情所累,为情所困,“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他此时深心眷恋的女子,碍于种种情由,不能与他在一起,致使他在七夕这样情人团聚的夜晚,独立终宵,风露染衣,发出了“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的喟叹——这是多么偏执的诉说,却饱含了感人的悲哀。
要多深的幽憾,才能让人在无意识间穿透岁月织成的华美盔甲,触碰到命中情爱的惨淡荒芜?
那时还是少年的他,即使霎时间对将来的结局真相有所感知,亦不能全心相信,真正领悟。所谓“此生无分了相思”,看似心灰意冷,然这自怜自伤的背后,仍是热切不息的期盼。
这首诗名为《秋夕》,即已点明是在七夕之夜所作。七夕乞巧是从汉代就兴起的古俗,当此日,人们祭拜织女、牛郎双星。女子乞巧,儿童求慧,世间男女祈愿感情顺遂。这一天,是年轻男女们盛大热闹的情日。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汴梁的七夕节俗,云:“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
与孟元老之文相应,宋赵师侠有《鹊桥仙》一阕,细撰此日风情习俗:“明河风细,鹊桥云淡,……不知谁见女牛忙,谩多少,人间欢会。”
一边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边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世间事总是悲喜交织,难分难断。从汉乐府开始,人们大多习惯以牛女双星比喻相爱不得相守的男女,语意不离怜悯。如杜牧的《七夕》即叹道:“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离恨多。”
偶尔亦有作反语者,如李义山的《七夕》诗云:“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李义山以“七夕”为题材的诗作中,我最爱这首《七夕》,尤赏那句“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脱离了前人旧意——是这般广大的悲心。
仲则作诗擅用“立”字。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读来让人心神荡漾、难以忘怀。这样的画面在他的诗作中屡见不鲜,斯人之深衷渊怀、飘零孤独的形象也历历如在眼前了。
我读他的诗,总觉得在看一部电影,从《秋夜曲》到《秋夕》,再到日后的《感旧》和《绮怀》,仲则不会意识到,他是一位成功编剧,通过一个个诗意的画面,精心陈述着感情的发展、生命的演变,推进着自己的人生剧情,当内心日渐清晰的时候,结局,也日趋分明。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从年3月开始每月发布一次,回复6位数年月(如03),即可获得对应月份的榜单及推荐理由。
回复“目录”获取最新书评目录,回复目录上的编号或书名,即可获取该书的精彩书评。
扫一扫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ly/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