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再见故宫重现故宫往事


一句话,是告别,也是迎接。

一座城,是往事,更是未来。

一个人,是女人,更是知己。

五百多年,从朱明到清朝,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除却亡国之君、末代皇帝之外,谁真心相信了“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的道理?谁又曾亲身经历了“国破山河在”的悲怆?都以为这人世间最奢侈的一个“家”是金石永固、牢不可破的。

这是人的劣根性,不能从心底里接纳无常。目睹他人繁华时,轻谑以对,自诩看透世事;自己兴盛时,却妄想世事永恒,人事不变。

紫禁城,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宏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的世间变幻和无常。

再见,亦是相见。《再见故宫》以故宫为经,以明清历史人物为纬,于时空交错中编织出一曲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每一位走过金水桥的人,仍是不能免俗地将目光落到太和殿上。

这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座宫殿。

从永乐四年(公元年),朱棣决意离开南京,重返故地北平开始,肇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宫苑,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举。而太和殿,作为这世间皇权最恢弘的象征,它的横空出世,也是指日可待。

永乐年间太和殿的廊柱,由楠木制成。这些珍贵的楠木,多生长于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中,深藏于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随时有虎豹蛇蟒出没。入山采木形同送死,后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太和殿(明永乐时称奉天殿,嘉靖时称皇极殿,清顺治时方称太和殿,延续至今。)建成之后屡遭雷击火劫,经历数次重修。树木的成长并不由皇帝说了算,到清朝时,即使以倾国之力亦难找出跟原先一样的木材了。太和殿里的龙柱,只能用东三省的松木拼凑而成。

当阳光一点点渗入,漫过严丝合缝的金砖,绕过巍峨的龙柱,照亮御座和御座上方的“建极绥猷”时,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彻骨的悲哀。

眼中紫禁城,跟现实中的略有差别。

它不仅仅是从天安门、端门、午门开始的,沿着中轴线次第展开的恢宏建筑群,它更是一个与人有关的存在。

无论站在故宫的哪一处,我想到的首先是人。我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样子,再用心一点,我还能揣想出他们昔年生活的动静和痕迹。这些人,已经离开了百余年。无论是有名的、无名的,男的、女的,都一样。

紫禁城高高在上,如无情天地。美的产生,美的消亡,生命的无常,都是弹指须臾的事情。

《再见故宫》

安意如著李少白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再见故宫》,或许你能看到不一样的故宫。

安意如携手“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的经典之作,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精心修订再版的《再见故宫》,在保留作者所擅长的体察入微的细腻笔触、极具张力的情感描摹和对心理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使文本更精炼,脉络更清晰,叙述更客观。还特别绘制了故宫平面图,方便比对阅读,亦是游览故宫的向导。

??????

THEEND

感谢读完

阅读原文

进行购买

营业时间:9:30—20:00

书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ly/57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