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转身遇见格桑花那是西藏


周末专栏转身遇见格桑花

从西藏回来已经一个月有余,这篇回忆录也写的断断续续,但记忆还是那么清晰,大抵是太过难忘竟也不能忘记。很多人把西藏当成一个终点,去过西藏后我更觉得她是一个起点,不为雪山,不为酥油,只为抔得一份纯净后,再次出发。

《转身遇见格桑花》收录了我在西藏所见所感的10篇文章,有风物人情,有生命追思,字里行间中,是这段旅途的刻苦铭心。

谨以此文献给旅途中遇见的每个人。

是为序。

那是“西藏”

转身遇见格桑花系列之第一篇

文字:Leo

去西藏的想法是在青海萌生的。

大学里看过何马的《藏地密码》,威猛忠诚的藏獒、连绵不断的冰川雪山、天堂与地狱并存的可可西里、以及隐秘的古格王朝和宗教文化,这些符号式的存在构成了我对藏地的最初印象。年国庆节,我去了川西高原,那是我第一次踏入藏地,当曾经的符号变成眼前的现实,我还是被震撼了。一边是高寒缺氧的生存环境令人敬畏,一边是国道的绝美风景令人流连,辽阔的草甸,成群的牦牛,碧蓝通透的海子,遥远静谧的藏寨,还有那飘扬的五彩经幡。一路景观,让眼睛与心灵,都得到了净化,川西之行让我零距离接触了藏地的自然环境。

再次踏入藏地是今年9月份的青海之行,塔尔寺的驻足则让我对藏地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塔尔寺,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建,我们熟知的“达赖”和“班禅”两个活佛转世系统就源于格鲁派,可见其在藏地的影响之深远。身处塔尔寺,空气中满满都是藏民们的虔诚,手中持着不停歇的转经轮,脚下磕着三步等身的长头,六字真经的梵唱不绝于耳,这触及灵魂深处的信仰,无不令人动容。在这里,圣洁的白塔、“酥油花、堆秀、壁画”三绝、精美绝伦的唐卡,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令你无法抵挡。还有那看到就忘不掉的小喇嘛,这里的一切,带给你的都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动。出了塔尔寺,那巨冠如伞的菩提树用枝桠指向了一个方向,我知道那是“西藏”。

(尾巴)

在西宁青旅的最后一天认识了尾巴,一个辞职后出来旅行的湖南妹子。她说“这次出来要把国内想去的地方都走完,不留遗憾”,完了青海之行,西藏将是她最后一站。送她去火车站的那一刻,我蓦然生起了一股钦佩之意,从她干巴的嘴唇和黝黑的脸颊看得出,大西北的生活没有她想象的惬意,而接下来一个人要继续赴藏,近处这柔弱身躯下,竟也多了几分同龄人少有的韧劲。进站前她回头对我说“期待咱们在西藏能再次遇见”,我才意识到那是“西藏”。

从青海回来后,我看了两本关于西藏的书,分别是安意如的《日月》和戈尔斯坦的《喇叭王国的覆灭》,一本小说写意,一本历史著作写实。《日月》写了一个藏地青年伊长生在都市经历三十余年的人世沉浮后,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故事,“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安意如也在色拉寺皈依,成了一名格鲁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西藏具有如此的魅力?《喇叭王国的覆灭》是却是我至今看过最棒的历史学著作,循迹其中,你会发现西藏政教合一的历史从未如此之近,即使是经历了20世纪中叶的那场剧烈变动,雪域高原现在依旧回归了她最初的本色。我想,因为那是“西藏”。

终于,中秋节前一天我订了票,立刻发信息给了尾巴“我已经订票了,追随你的脚步”,那时她正在去林芝的路上,山路崎岖,她回“中秋快乐,我实在是无法给你打字了,我已经晕车太厉害了”,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身体在地狱,心灵在天堂”,因为那是“西藏”。

就这样,背好行囊,一个人出发了。

那是“西藏”。

预告《第二篇:丽江印象》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作者往期文章精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赞赏

人赞赏









































中医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ly/2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