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今天的推送来自小伙伴Slina,亲爱的朋友们,期待看到更多关于你与书的故事,发给我吧。
年,什么时候读书,在哪里读书,读了什么书
文:Slina编辑:燕子
老早以前,自告奋勇要给小伙伴分享自己这一年的阅读list。后来越来越懒,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写的呱噪的东西。一拖二拖就成了老赖。终于在元旦假期开始整理书单,怎奈打麻将一直输,输的弹尽粮绝,江郎才尽,理屈词穷。嗯……反正就是开了头,撂了荒。
16年用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开的年。每每路过南城的很多老字号,比如鹤年堂,总觉得会有故事。机缘巧合跟台湾的慧固法师一起游法源寺,他推荐了《北京法源寺》。
读罢再走到牛街或者楚宛园,竟然会认真的看那艳阳下布满灰砖墙的树影斑驳,听那暗夜里似有若无的叹息。
不知道16年才开始迷恋蒋勋算不算很晚熟?起因还是偶尔听到他读《金刚经》。一把岁月酿造的醇厚嗓音,顿时让我着迷,继而开始听他讲《红楼梦》。他的一句《红楼梦》适合一读再读,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读会有不同的感悟,让我决定三读《红楼梦》。
小时候读时,净拿它练习查字典了,谁能理解小时候的自己呢。二十几岁读时,争强好胜的女子要跟别人拼不一样的气质,读书是装点门面。古今中外大部头同时开,前后读了十几大本,撑得雄壮威武,无法呼吸。快四十岁的年伴着蒋勋讲红楼梦,才算真正读了一遍《红楼梦》。这时才知道红楼梦是人生大百科,值得细细品味,一读再读。
因为喜欢蒋勋的声音,一口气读了蒋勋的《孤独六讲》,《吴哥之美》,《美的沉思》。很多人说要带着《吴哥之美》去吴哥,沿着蒋勋的足迹走一遍吴哥窟,我是看完之后决定不去吴哥,文已经太美,我怕没法看到更美的吴哥窟,所以就让它留在我的想象里吧。
这几本中,最喜欢《孤独六讲》,三十几岁上老下小,工作忙的不可开交,更能体会人生而孤独这个命题吧,可偏偏有人说他高中时候读的这本书。看来我果然还有些胎带天真,晚熟的很。
《美的沉思》偏艺术史,真的是我地铁里的好读物,因为不懂装懂的摇头晃脑最配合地铁晃晃悠悠的节奏。
某一天去校史馆参观朱光潜美学研究史展,一位不相熟的姓戴的白发老师给我推荐朱光潜和宗白华的书,才发现,我们每每去拍照的那个小洋楼上写的《美学散步》,是一本很有份量的美学专著。与它相遇想来也是缘分。想着无论怎么难读也要啃下来,没成想读来也很舒服。没有艰深晦涩,高高在上的感觉。
还有些书是路上读的,四月出差读了一本安意如的《陌上花开》,据说算是网络文学里火的一塌糊涂的作品。因为我很少读网络文学,遇到它也属于偶然,只因那句"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特别戳中我的某根神经,出差路上就一口气读完了。就像和一群女友一起吃了一道很精致的下午茶,甜而不腻。暑假四处游逛之中,读了《星云大师谈幸福》,学诚大和尚的《烦恼都是自找的》,语言质朴,道理深刻,偏小品文,不费脑。在这个不反鸡汤不文艺的伪文艺时代,我们把好好的鸡汤都给整毒了,可是我还是特别需要这几碗鸡汤壮胆,昂首面对一地荒凉。
八月下旬热的恼人的北京,因为一个恼人的不辞而别的小孩儿,我一再耽误出行,窝在北大校园带娃,看书。每天带着小妞儿对着《燕园草木》研究这一园子的夏天。同时读了《一个人的朝圣》和翻译的极端拗口的《如何生存的非生存能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本书,读罢发现讲的都是人终究要诚实的面对自己,脱去伪装,从心而活。
因为thisishow那本书是张德芬推荐的,又重读了一遍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猪猪是那种zuo到走投无路,也要撞破南墙的主儿;矫情到忍无可忍,还能无病呻吟的妞儿。这种人忙的时候就正常人一个,没事儿的时候,就开启一种莫名其妙较劲的模式。后来只因为张德芬北京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北京治疗白癜风到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ly/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