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宋词诵读一百首使用指南


宋词诵读一百首使用指南

复旦附中王召强

我对于宋词的热爱,要从李煜说起。小时候看过一部新加坡电视剧,叫《乱世双雄》,说的是赵匡胤和李煜的故事。把李煜说成双雄之一,自然不是很恰当。如果从一文一武、文武双雄的角度来讲,也还算的过去。李煜的人生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爱上了“虞美人”。迄今为止,她依然是我最钟爱的文学作品之一。怪不得王国维说他:“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比起道君皇帝的《燕山亭》,不知强过多少倍。

说起来,我那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大多还是从历史剧中看来的。现在的家长大多不喜欢小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用ipad,其实有点多虑了。我就很喜欢看美剧,把英文听力练得棒棒的,有什么不好?何况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化的美语,听着就是那么自然、舒服,即使是俚语、俗语和粗口,也比英文教材上枯燥无聊的严肃文章好多了。

这里不是谈美剧。还是说说宋词。我买的第一本词人专集,好像就是王国维先生的儿子王仲闻先生校注的《南唐二主词》了。我把李煜的词一首一首地工工整整地摘抄出来,慢慢吟诵,沉浸在五代十国的刀光剑影中。

然后在高中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我远离了宋词,只能在数学题海里游弋了。考到华师大中文系以后,才在高建中老师的指导之下,重拾唐诗宋词,走进古典文学的世界里。我那时还比较“愤青”,首选的诗词专集是杨伦的《杜诗镜诠》和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在华师大的男生宿舍里,每个晚上以杜诗、辛词为伴的平静岁月。这是大学四年留给我的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大四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选择了纳兰性德作为题目,那时赵秀亭和冯统一的《饮水词笺校》还没有出来,我读的还是张草韧的《纳兰词笺注》;安意如还没有写出她的成名作《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已经一头扎进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里不能自拔,写出了一篇长达多字的论文。可惜论文这种东西是没有人要看的,我也还没有写到可以在《词学》发表的水平。得了个“良”,算是过关毕业了事。

写纳兰性德,最大的收获是拜高建中老师为师,得到了上课之余亲炙良师的机会。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先后两次拜访过高建中老师,聆听他的教诲。他谈起自己在“文革”中的人生经历,谆谆告诫我们:永远都不能放弃读书。正是缘于这种精神,他才能在恢复高考之后,顺利考上大学和研究生。就算高老师的教诲,只剩下这一条,也足够我受益终生了。何况他还是华师大的老师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

参加工作以后,我一有时间就把精力放在读书上。第一年就啃完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全集,小说和散文当然很早就都读过了;第二年开始转向攻读三家注的《史记》。从第三年开始,我又拾起唐诗宋词,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柳永、秦观、苏轼……一家一家的啃过去,总算读出了点味道来。每次上到古诗词,备课的时候,总觉得选文太少,很多问题讲不清楚,总得增加点拓展阅读才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拓展,漫无目标、不成体系、体例各异,总觉得不解恨。索性自己编选出一个选本来,一劳永逸地解决古诗词的备课问题。

有了这个念头,书很快就编选出来的,就是目前呈现在读者各位面前的《唐诗诵读一百首》和《宋词诵读一百首》,每本差不多花了我半年的时间。备课、上课之余,这一整年的时间,我几乎都铺在了这两本书的编选上。唐诗、宋词的选本,我几乎都买回来翻阅了。最重要的工具书,不是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这种东西。这种东西我几乎没有翻过。而是陈伯海主编的《唐诗汇评》和吴熊和主编的《唐宋词汇评》。在编写“练习”的时候,我非常不喜欢自作主张,生怕误读前贤的经典作品,所以尽量“述而不作”,在题干中全部选摘古人的评点。学生看起来可能会有点吃力,但是我坚持不改初衷,因为我知道我编选的不是练习册、习题集,实际上是老师上课时要用的讲义,当然要保存点原始的资料。

所以,各位同学在使用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本练习册或习题集。所有的“练习”,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启发思考的角度而已。我是非常反感同学们做习题的,所以本书所有的“练习”,都不提供标准答案,连参考答案都没有。各位就别枉费心机来刷题了。

但是,我还是鼓励大家要多读多背古诗词。黄玉峰老师在《教学生活得像个人》一书中提出来一个“死去活来”的主张,我是颇为赞同的。所谓“死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所谓“活来”,就是将死记硬背的东西,转化成源头活水,永不枯竭地滋润着心田,下笔自然如有神助。

值此首届“天明杯”古诗词默写大赛举办之际,拙作有幸被选作必读书目,得以重见天日。幸甚!幸甚!衷心感谢!

是为序。

甲午岁末草识于依仁轩

王召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jt/57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