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年遇到的人物系列一


地点:浙江省图书馆

时间:年8月24日

人物:徐晋如

徐晋如何许人也,简单来讲,这个时代写宋词写得最好的人之一(或许没有之一?)

在这个老师身上,我亲眼见到了什么叫传统知识分子,什么叫“文人相轻”,什么叫“恃才傲物”。

他好像是江苏省的文科状元,打小喜欢诗词。

他觉得好就就是,不好就是不好,对下面这位的评语毫不客气,就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康震老师,说康震的诗词造诣太差。

他不鼓励多生育。

他认为苏东坡不是最一流的词人,因为苏东坡对生命太豁达,对人太随和,以致于不能体会那种最愤怒、最伤心、最忘情的情感和境界。

他说只有词人才能理解词人,那些批评家写不出一首好词,有什么资格来辨别宋词的水平高低。

他讨厌吃蒜的人,尤其是吃完蒜,不处理就跑到公共场合跟人交谈的人。

他甚至有些讨厌民主制度,他觉得民主制度应该使得普通民众的审美水平和道德水平往上走,而现在的民主制度是使得士大夫、知识分子、艺术家往下走,不是屈从于权力,就是屈从于“大众”,导致审美庸俗化,把丑的东西,硬说成美。

他觉得艺术是有标准的,觉得古代大学士(很多是我们今天所批判的科举考试高手)写的文章,有些胜过很多有名的作家。

他觉得中国没有走向君主立宪政体很可惜。

他讨厌胡适,觉得胡适文学水平太差,是一个政客,而达不到大学教授的水平。

他觉得文学首先得过语言关,如果连文字都这么低级,就不能称之为好的文学,所以,他觉得《三体》是很差的作品,完全读不下去。

他觉得大部分的中文系博士的文字水平比不上古代的一个秀才。

还有很多很多,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他的微博。

他的宋词水平如何,文后附了几首他的词作,各位可以自行查阅。

先介绍下,他那天讲的内容,然后我会就此跟大家扯扯淡。

他的题目是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文系》

主要观点如下:

1)当代中文系是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

2)近代大学注重科学,而忽视人文。使得人文学科也受到了科学的侵蚀。

3)文学根本不需要研究,文学只需要体悟、欣赏、仿作乃至创作。

4)大学中文系应该培养的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人。

5)文学必须是独特的语言体系,文学必须表现作家独特的心灵世界。

6)侦探小说,满足的是读者的理智,而不是读者的情感。

7)新文学研究者眼中,用以载道的文、用以酬应的表启,乃至祭文哀诔,都不是文学,但是它们恰是中国文学之正宗。

8)《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只有学而没有修的学问,只是一堆空头讲章。

9)徐老师觉得中文系应该有两门必修:昆曲和书法。

10)中文系,应该是中国语言文学系,而不应该是中国文学论文系。

一段昆曲,如下:

原词是: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也是听了这段唱词才听得痴了。

我自己当年真的知道了这词写得多么绝望的时候,顿时觉得人生很多事情真是了无趣味,自己舍本逐末了这么多年,貌似忙碌,结果都浪费在了那些毫无价值的事情上,丢掉了最珍贵的青春时光。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花大量的时间,恶补那么多年没有去体会过的文学和艺术,才发现人类历史上那么好东西,我们本可以很轻易的享受到,但最终都把时间放在了怎么挣钱上,而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如此的时候,才发现失去了审美的心境和能力。

我为什么专门去见徐老师呢,其实就是读他的书和微博,总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维度。

比较差的诗词一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日常听到的,都是这首诗词怎么怎么好,从语音的平仄,到作者的哲思,等等等等,但很少人批评过哪些诗词比较差,差在哪里,哪里可以改进,会更好。就像我们互联网圈里,经常说Google、苹果、BAT怎么怎么牛,从商业模式、人员管理、技术变革、人类情怀等等数不清的角度来赞美这些企业,而对它们的批评总是很少。真正让人建立评价体系的,一定是好中差案例的大量交叉比对。王国维大师评判过,但它实在不适合我这种普通人去理解了,比如“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感觉装X的时候,这种句子很有用,但是真正让你看一句诗是什么“秀”,基本就傻眼了。幸好,徐晋如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战例子,他的微博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jj/55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