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作为一种饮品,起源于红海一带。早在15世纪中期,咖啡豆就经过陆地运输,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到达了索马里,紧接着,它又通过海运,来到了也门,并在那里被煮成了咖啡,而这便是咖啡的前期传播路径。
16世纪,咖啡逐渐出现在了整个中东和北非的大街小巷。到了17世纪,咖啡这种饮品慢慢地从地中海的意大利传到了欧洲各个城市。
由于咖啡颇受人们喜欢,因此在西欧出现了许多咖啡馆,专门售卖咖啡饮品,特别是在一些聚会场所,咖啡毫无悬念地成了人们的必点品。
年,仅英格兰一地,就有3千多家咖啡馆。在那里面,大家有的在闲聊,有的在看书读报,还有的则在谈情说爱。
18世纪初期,沙皇彼得大帝在荷兰访问时,尝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杯咖啡。可能是因为彼得大帝个人比较喜欢咖啡的味道,所以就把咖啡带回了俄国,大肆宣传欧洲制作出来的这种新饮品。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俄国的上层人士也逐渐喜欢上了喝咖啡。当然,俄国此时的中下层人士还很少品尝咖啡。
不过,随着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发生战争、沙俄加入拿破仑的反法同盟战争,沙俄的下层士兵常常亲眼目睹到西欧人所喝的咖啡,并在无意中也尝到了咖啡的味道。
没想到,咖啡的苦香味竟然让士兵们倍感清醒起来,打仗的时候跟喝了红牛似的,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沙俄皇帝得知此事,便在俄国掀起了喝咖啡的热潮。久而久之,俄国的咖啡潮流逐渐影响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
由于俄国在中国东北攫取到了筑路权,一大批俄国人来到了哈尔滨侨居,顺势也把俄国的咖啡一并带了过来。当然,来到哈尔滨的俄国人喝咖啡不是为了消遣和享受生活,而是寄托思乡之情。
后来,俄国的咖啡从哈尔滨传到了盛产煤炭的鹤岗市。在那里,除了俄国的列巴面包和肉罐头,更常见的则是咖啡。而且,俄国人以及后来的苏联人都还在鹤岗开了几家俄式咖啡馆。
新中国成立后,鹤岗当地人一直以来都很费解,始终想不通来自苏联的专家究竟为什么喜欢喝一种黄褐色的苦涩饮品。
于是,带着好奇和疑惑,鹤岗人也品尝了一下咖啡。不过,有的人说好喝,而有的人则当场就吐了一地。
只是,鹤岗人终于知道苏联专家来指导新中国搞重工业建设,非要顿顿饭喝咖啡的原因所在了,即:提神醒脑。
再到后来,苏联还在平时吃上了咖啡糖,曾经一度把鹤岗当地人给馋哭了。当然,不仅仅是鹤岗,佳木斯当地也迷恋上了咖啡。
然而,中苏交恶后,咖啡就被赋予了一种政治色彩。包括哈尔滨在内,黑龙江全省都禁绝了喝咖啡。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咖啡又出现在了青年那女的手中。电影院、办公室等地方也都升起了咖啡的热气,飘散出了咖啡的香味。
可以说,咖啡在黑龙江省的经济当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重量级别的地位,则无疑被煤炭夺得了。
其中,鹤岗市还在开发煤矿的同时,新开了几家咖啡馆。可是,支撑咖啡馆的消费人群只是集中在当地的富人圈子,大部分人并不对咖啡感冒,因为消费不起。
如今,鹤岗市并没有左手煤炭,右手咖啡,而是两手同时抓住了低房价,以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买房定居。
应该说,鹤岗此举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毕竟,煤矿已接近枯竭,而咖啡则不足以引领全市的经济发展。
不过,低房价又是从何时开始风靡全国的呢?鹤岗市究竟能不能用低房价成为东方的圣彼得堡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jj/1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