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非洲埃塞俄比亚Ethiopia


在所有产区国中,埃塞俄比亚可能是最引人注意的一个。除了境内所产独特而出众的咖啡,与当地咖啡相关的神秘传说更添其魅力。带着奔放花香与果香的埃塞俄比亚,让许多咖啡从业人员对咖啡口感多样化大开眼界。埃塞俄比亚具有年文明史,埃塞俄比亚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埃塞俄比亚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虽地处热带,但是各地温度冷热不均。每年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2-5月为小雨季。由于不同季节和地区降雨不均,易出现局部干旱。气温范围为9.7℃-25.5℃。年平均温度为16℃。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公认的咖啡发源地,不过这句话得加上一些说明。阿拉比卡系最初很有可能是在苏丹南部发现的,却一直散布至埃塞俄比亚才逐渐蓬勃发展。这里的人开始食用咖啡果实,起初是当作水果而非饮品。也门是第一个把咖啡树当作种植物的国家,但是埃塞俄比亚在更早之前便已经采集野生咖啡果实了。

咖啡可能早在17世纪最初的几年便自埃塞俄比亚出口,正是咖啡馆出现在也门与中东各处之时。当时欧洲商人即便有兴趣购买,也会遭到果断拒绝。随着咖啡种植开始出现在也门、爪哇岛以及美洲,埃塞俄比亚咖啡热潮开始消退。当时的埃塞俄比亚咖啡其实是来自Kaffa与Buno区的野生咖啡树,而非咖啡园。

埃塞俄比亚咖啡再度受到瞩目要到19世纪初期历史文献上记载当时Enerea(今埃塞俄比亚)输出1万千克的咖啡。到了19世纪,埃塞俄比亚咖啡已经两种不同的等级:Harari(在Harrar镇周围种植)以及AByssinia咖啡(生长在前者以外地区的野生咖啡)。也正因此,来自Harrar的咖啡豆长久以来声望比较高,不但广泛受欢迎,且以高质量著称(但不仅如此)。

20世纪50年代是埃塞俄比亚咖啡产业制度扩张的时代,当时也出现了新的分级系统。年埃塞俄比亚咖啡委员会成立。不过当海尔·塞拉西一世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被推翻后,情况开始出现改变。此政变并非由农民发起,而是由那些厌倦了饥荒与政治冲突的精英阶层推动的。权利真空状态后来由受到社会主义强烈影响的军方填补。

在此之前,埃塞俄比亚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政府实行类似封建制度的政策。新做法之一包括土地重新分配,政府也立即开展土地国有化的行动。有些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人民相当有利,使偏远贫农的收入增加近50%。激进的马克思主义不允许土地私有或雇佣劳工,也对咖啡产业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大规模农耕方式被舍弃,埃塞俄比亚又回到原来采集野生咖啡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饥荒频发,波及了多万人,更造成万人死亡。

年,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推翻了军政府。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自由运动,国家也开始走向,民主。埃塞俄比亚进入国际市场,不过这也带来了市场价格的波动。咖啡农面对的是最起伏极大且无法控制的市场价格,这促使共同合作社的兴起,得以提供会员在资金、市场信息与运输上所需的协助。

古老的咖啡仪式

埃塞俄比亚农作物交易平台

埃塞俄比亚咖啡产业近年来最大的变革,在于年成立的埃塞俄比亚农作物交易平台(EthiopianCommodityExchange简称ECX),引起了精品咖啡买家极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jj/104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