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才女作家安意如在她的书中提到“小资”的三个标志:读纳兰容若的词,看张爱玲的书,看王家卫的电影。
很凑巧,她列的三个标志我“不幸”都有:
纳兰容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极力称赞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清朝杰出词人,他的词集我买过,也认真品读过,极爱者甚至熟读背诵了;
作为中文系的人,张爱玲的书当然看过,她的才情卓然于世,但曾经的“张爱玲现象”,人们对她的推崇有太多矫枉过正的味道在;
王家卫是我最喜欢的香港电影导演,他的电影作品我基本上都看过,有些看过好几遍(如《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和《花样年华》等),喜欢他的电影风格、电影的人物对白,他的电影传达出了现代都市人特有的孤独感和沧桑感。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这些算不上什么“小资”的标志,具备此三项者也不是什么“小资”,顶多不过是“伪小资”而已。
“哈法”是西方中产阶级的时髦外套,是从中世纪就已经开始的一股风潮,很久远的事情了。中国没有中产阶级如何“哈法”?再说了,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又何必“哈法”?于是乎“小资”就变成那些想“哈法”而无此能力者们等而次之的选择。如何才算标准的“小资”恐怕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过,答案再怎么复杂多样,也还是有矩可循。
“小资”女人爱喝红酒、泡星巴克、吃哈根达斯冰淇淋;“小资”女人大多用资生堂、SK-Ⅱ的化妆品(“哈法”族则多用迪奥);“小资”女人至少要读过格瓦拉、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小资”女人喜欢泡吧、自驾游,过着像风一样的生活;“小资”女人看好莱坞大片、听原声音乐、观赏话剧或舞台剧;“小资”女人喜欢用宜家的家具和室内装饰品……如此看来,阅读那项我拥有,听音乐那项具备,至于其他的嘛,我没有,也没有想着要过那种生活。
再说得绝对点,即便做到了上述种种,就是标准的“小资”女人吗?不见得。
对一个女人而言,最浅层的化妆只是对着镜子涂脸,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生活方式言行举止,最深层的化妆是改变心灵——外在美只有与内在美紧密结合才具有永恒的魅力。情调、情趣以及品质,这些东西不见得要用昂贵的服饰或者化妆品来表现,内在的精神气质更加重要。
在我看来,风一样的“小资”女人至少是:
拥有爱心、事业心和宽容心,这些是女人身上散发的光芒,是现代女人自尊自爱的标签,没有人不喜欢;
懂得经营生活、享受生活(这不等于只顾着自己的吃喝玩乐,自私的女人怎会值得他人去爱和珍惜),要懂得如何成为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学会阅读,我坚信阅读是最好的美容方法,一个女人可以不泡吧,可以不远行,可是不能没有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会聆听古典音乐,“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个错误”,不过,尼采提到的音乐肯定是古典音乐而不可能是流行音乐,这有本质的区别;
当然,女人还要有得体的衣着和淡雅的妆容,甘心当“黄脸婆”的女人多少有点自暴自弃,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肯定不会真正地爱别人,不过,一个只爱自己、只想着自己的女人肯定不会有人爱!
如果我喜欢喝咖啡,如果我喜欢听古典音乐,如果我有点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叫我“小资”又何妨?
如果我极爱阅读名著,如果我有上进心,如果我还愿意做新式“相夫教子”的女人,不是“小资”又何妨?
赞赏
长按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好治疗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fz/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