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打死也不要读的几个畅销书作家之二


我承认有些标题党了,我最早的题目是《那些被高估的畅销书作家》,没想到一个作家就写了这么多,说实话,写起来很累,但是如果你们喜欢,请告诉我,我会继续写下去。

我一直感到确幸的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人们依然把读书当做一件高尚的事。

实际上在各种书店里,图书的种类一直在增多,豆瓣网上的“新书速递”也始终在更新。

在出版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明星作家,他们的书甫一面世,立即成为畅销书。

然而,很多作家明显是被高估了。他们没有出众的文笔,没有动人的故事,依靠印在封面上的几句“金句”、字大行稀的排版以及清晰另类的插图吸引众多文艺青年,文艺青年们更是因为某种“调调”而对其膜拜不已。

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从接触到怀疑,从怀疑到认可,直至崇拜。

但是有些作家在我眼里,连给别人洗脑的资格都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甘愿花费时间去读一本怎么读都读不下去或是读不懂甚至漏洞百出的书,最终把自己读书变成一种“行为艺术”,读书不看内容而仅仅沉醉于一种绵软的情调之中,有何意义?

我有自己的阅读局限,眼界也不宽广,而且我承认,有时候你相当不喜欢的某位作家,过几年可能成为你的挚爱。因此,我在下面所提到的某些作家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还算不错,这是我的问题,希望不要误导你。

我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大家,读书可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应该缺什么补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读错书,除了浪费时间,更可怕的是浪费森林。

祝勇

祝勇,“新散文”运动领军人物,他认为“新散文”的探索者们是“散文的叛逆者”,对散文界顽固强大的“传统势力”不屑一顾。

因为点击率,说实话我没准备从专业角度分析什么叫新散文,什么叫原散文,有文艺批评家那些文章够了,作为读者,能读下去并能有所思,这就是好散文。

但是我还想是想说说关于散文这个文体,百度上是这么说的:

其实在古代,散文是跟骈文相对应的一种文体,骈文简单地来说,就是讲求格式音律这些形式的东西,比如王勃写的《滕王阁序》: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文辞优美,形式整齐,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有没有用?当然有,利于朗诵,利于流传,同时作为文学来说,这也是其自身审美需要。但是,过分拘泥于此,也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文章的价值自然会减低,就像我们总不能为了喝酒而去喝酒,酒自然有其醇香,可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一点往往是最不重要的。

因此,改革出现了,于是骈文之外,有了散文。散文的核心自然是形式之外的东西,其内涵主题为主要写作诉求。当然,两者兼容的好文章自然是上品。这个有点像我们吃东西,有营养又好吃的菜品有吗?当然有,可是很少,不过有时候喜欢吃一样东西的时候,谁也分不清楚是因为它营养,还是因为好吃。

和诗歌、戏剧、小说相比,散文的文体特征最不明显,换句话说,在我看来,除去这三种文体特征之外的都可以叫散文,只不过现在很多人喜欢跨界,模糊文体特征,于是有了一些所谓“散文诗”之类的怪异文体。

所以说,有些人说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简直是一句极为扯淡的话。试问有开头有结尾,何来形散?哪种文章哪种文体神是散的?其实散文最大的特征就是没特征。不过还有人说,散文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和小说比起来,散文是虚构的,而小说则是虚构的,其实,虚不虚构也只是相对而言,《白鹿原》里面的故事难道不是陈忠实人生真实经历和感悟的变形再现吗?

回到正题,祝勇所代表的“新散文运动”究竟是什么运动呢?

首先,祝勇们认为:

这种“革命”主要是指一种文体上的革命。从新散文的创作实践来看,“文体革命”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形式方面,比如将别的文体的因素移用到散文中,语言有着无限意义的扩张,词与词的排列尽量呈几何级增长,比喻与意象不仅丰密且具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篇幅超长甚至可与某些长篇小说的文本抗衡。

新散文运动主张进行有难度的散文写作,注重文体的融通和交叉。他们认为,固有的散文规范缺乏更有力的表现手法和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导致人们普遍认为散文的发展滞后于小说、诗歌和戏剧,主张通过借鉴小说戏剧等其他文体的创作手法,将散文引入更高的文学殿堂。同时,要清理门户,他们认为原来被称之为散文的东西太多了,要把那些艺术性不强、主要用于其它目的的文章通通排除,让散文创作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

新散文提倡纯审美写作,反对散文负载太多,强调散文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淡化甚至消解“文以载道”的传统,倡导主题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新散文又被称作私人散文,注重个人情绪、内心意象的表达,强化细节描绘。大量引进应用现代小说、戏剧、诗歌的艺术手法,打破各文体间的分野,打破虚构与真实的界限,打破传统散文篇幅短小的限制,很多散文常常达到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和传统散文相比,更加重视过程,而轻视结局。新散文倾向于把纯粹的文学散文作为新散文意义上的散文,而把随笔、评论、游记、书信、杂文等,都排除在散文之外。他们主张,杯子有实用价值也有审美观赏价值,要把喝水用的杯子和用来欣赏的杯子分开。在他们看来,新散文这用以观赏的杯子远超过传统散文那喝水杯子的价值,因为那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如果你觉得上述文字太晦涩,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散文以前的文体地位太低,源于自身特点不明显,我们现在要把它的文体特点强调出来而且作为以后创作散文的原则。——可是,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新散文运动的倡导者却渴望让散文从其他文体中吸收营养,那扯来扯去不就是最后弄个混血嘛,一个有外国血统的小孩子,向中国人多一点,我们就说他就是中国人样子的新模本,这不是扯淡吗?

好了,回到”好读不好读“这个问题上,我们先来体会一下祝勇的文风:

1、包括太和殿在内的三大殿是阳性的,它属于男人,后宫则是阴性的,属于女人,而非男非女的太监,则跨越于前朝与后寝、阳与阴之间,是二界的连接物。作为女人,慈禧太后的生命轨迹,早已被后宫圈定,但她以垂帘听政的方式,实现了阴对阳、后宫对前朝的绝对控制,这是后宫的反叛,也是对帝国建筑语法的一次彻底颠覆。——《故宫记》

2、皇子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孩子,也是学习负担最重的孩子,这是他们必须承担的义务。唯有如此,这个朝廷才能杜绝桀纣那样的荒淫之君出现,才能使那个坐在龙椅上的肉体真正成为龙的化身,成为一个在精神境界和行动能力上达到最高境界的行为体——人称之为“圣”,或者是“圣上”。这样,那句肉体才真正拥有了君临天下的合法性,才会受到天下的拥戴,江山社稷才能万世不易,这个王朝对自身政权合法性和可持续性的焦虑才能迎刃而解。那个被当做未来皇帝培养的孩子,实际上是这个王朝当作了人质,他的自由与快乐被牺牲了,目的是换取整个王朝的安宁与永续——用今天的话说,苦了他一个,幸福千万人。这一点,有点像今天的独生子,自从出生那一天,就要背负起整个家庭的期望。只不过那个庞大的帝国,把继承者的处境推到了极致而已。朝廷也是家庭,宫殿虽大,却只能住一户人家“在接近六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只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朱,另一户,姓爱新觉罗。——《故宫的隐秘角落》

这就是他最擅长的所谓历史散文的风格,语言美不美,很美。总有一种人,把散文写作看成“语言华丽化”和“浅显意思复杂化”,追求一种矫揉造作的悲悯呻吟,语句丰富不代表感情就充沛,过分沉溺于语言的拉长音,就像是把通俗歌曲硬唱成美声唱法,这其实才是陈腐散文的模样。

此外,用大词大概念和小词小概念对撞产生的别样效果也是很多散文作者爱用的套路,什么“后宫的反叛”“皇子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孩子,也是学习负担最重的孩子”,把慈禧掌权矮化成女权的崛起,皇子接受教育硬拗成“学习负担过重”,历史散文不需要历史的真相吗?这不就是“砍柴的都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吗?

祝勇还有一本关于故宫的书:

由于引文太过于占用空间,我想直接说出对这本书的看法:

1、拿第一篇《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为例,文中说:再比如吕安去嵇康家里看望这位好友,正巧嵇康不在家,吕安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嵇康回来,看到“凤”字,心里很得意,以为是吕安夸自己,没想到吕安是在挖苦他,“凤”的意思,是说他不过一只“凡鸟”而已。曹雪芹在给王熙凤的判词中把“凤”字拆开,说“凡鸟偏从末世来”,不知是否受了《世说新语》的启发。”

这段典故的原文是这样的:《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直(通‘值’,遇、遇到)康不在。(嵇)喜出户延(邀进、引进)之。不入,题门上作‘凤’(鳳)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可以明显看出,嵇康不在家,在的那个人是“喜”。

很多人会批评我,你总盯着这些细节干嘛啊,又不是学术研讨,可问题是,祝勇先生写的是历史散文,追求的是新散文,倘若连历史典故都弄错了,散文的价值何在?

2、摘用巫鸿也就算了,文章中很多抒情部分引用安意如,引用安妮宝贝,经常附录英文单词,把传说说成史实,你的风格是要闹那样,是真的尊重历史吗?作者的阅读范围也可见一斑。

3、据说,我说了是据说,祝勇相当不喜欢余秋雨,可是在这本书里,除了罗列一些文物,然后再加上漫无边际、过度发挥地延伸,到底作者是想要表达什么呢?我觉得,这样的散文倒不如余秋雨,因为余大师尚且有很多独到的观点,虽然他的理论基础不够稳固,但起码比自以为是的混搭要强得多吧。

我同意有位网友说的:他们不是喜欢历史,是喜欢懂历史的自己,并且通过写一本自认有文采的书来完成自恋。清新简单的封面,引人入胜的标题,我倒觉得,祝勇的责编是一个一流的编辑,然而,这样的文字加上这样的外皮,显得有点金玉其外了。当下散文,最缺乏的是节制,可现实充斥的却是滥情,倘若这就叫新散文,散文的文学地位将会更加落魄。据说,祝勇早期的散文写得很不错,但愿我有足够勇气和时间去阅读来推翻我的上述说法。

还有,我喜欢史铁生。

”与阅读有关“系列

打死也不要读的几个畅销书作家(之一)

用自己的方式跟这个世界匹配

一部好玩的“大”人书

我推荐的10本书

一个人与一本书的舞蹈

如果暑期闹书荒,我推荐三本书

诗意的倔强

一平尺小画系列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9)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8)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7)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6)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5)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4)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3)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2)

一平尺里的三九木(1)

谢谢鼓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秘方
治白癜风的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fz/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