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集结号#据伊朗英语电视台(PressTV)报道,近日伊朗海军和伊朗革命卫队海军已经接收到第一批国产新型巡航导弹。它名为“阿布·马赫迪”,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救世主”的意思。该导弹不仅是伊朗第一款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的反舰巡航导弹,而且其射程也将超过公里,是一款地地道道的海上大杀器!因此,无论是伊朗革命卫队海军司令,还是伊朗国防部长,他们在描述“阿布·马赫迪”巡航导弹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它的“反航母”特性——如果伊朗军舰搭载这款导弹,那么敌军航母就不得不后撤一千公里。客观上说,自伊朗不久前高调展示其第一款国产高超音速导弹(法塔赫)开始,外界似乎就已经对伊朗导弹军工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怀疑。而这个怀疑的前提是伊朗竟然能在西方严厉的制裁和封锁下,还能时不时的研制出各种“高精尖”端武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对于西方越是制裁封锁,一些国家越是能开发出各种高精尖端武器这个话题,我们根本用不着多做解释和分析,因为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道理,即西方的制裁和封锁不仅让一些国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别的例子不用多举,单看伊朗着重发展导弹和无人机等军工产业的思路,它本身就源于美国的不断威胁施压以及封锁和制裁等行为。说白了,伊朗这个军事方向就是美国给指明的。另外还有创新潜能,或许在本次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外界不仅对伊朗的军工研发能力产生过质疑,甚至都怀疑他展示的一系列军工产品是否真的存在。然而,自从伊朗国产“见证者”无人机开始在本次俄乌冲突中大出风头之后,此时的西方才反应过来,原来伊朗之前展示的国产武器不仅真的存在,而且它们的作战效率还一点都不比西方武器差。总之,无论是轰炸美军驻伊拉克基地,还是通过也门胡塞武装之手奇袭沙特油田,外界始终都没有看到西方所谓的先进防空反导系统,它们在防御伊朗导弹以及无人机打击方面取得过多少辉煌成就。就此而言,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看似低端廉价,但事实上它们实战性能却一点都不弱。特别是这次伊朗海军接收的“阿布·马赫迪”国产巡航导弹,伊朗军工不仅为其配备了人工智能系统,而且单单就是其公里的射程也足以让它进入全球顶尖反舰导弹的行列。如果对此有疑惑,可参考美制“战斧”和俄制“口径”巡航导弹。毫不夸张地说,伊朗已经开始量产并服役的“阿布·马赫迪”巡航导弹,其技术含量绝不亚于美俄等大国的同类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军迷应该知道研制一款反舰巡航导弹的难度,比如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大部分反舰导弹,其射程几乎都在公里左右,稍远一点的也在~公里之间。而这种射程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导弹缺少先进制导方式所致。通俗讲,由于受地球曲面的影响,地面或舰载雷达的探察(照射)距离非常有限,一般都在~公里。当然,如果有空中探察装备辅助,那这个距离就可以适当延长。比如现在比较普遍的卫星导航或制导方式,虽然可能会受到信号延迟或干扰带来的影响,但基本可以做到引导导弹并准确打击固定目标。不过,海上舰船可不是固定目标,不可能一动不动等着导弹来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需要增加此类反舰导弹的射程,那就必须为其配备更加先进的制导方式。这也是当下只有一些大国海军才能换装远程巡航(反舰)导弹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只有军工技术达到一定层次,才能为海军配备远程巡航导弹。比如印度引以为傲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其舰载版射程最多也就公里。当然,跟印度比算不上什么本事,那就再来看看据说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欧洲“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其最大射程只有公里。还有人工智能系统,伊朗导弹照样也有,也就是“阿布·马赫迪”拥有了自主搜索、识别(完整的敌方航母或舰船数据库)和攻击目标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看,目前虽然不清楚伊朗到底采用了哪些具体技术,但既然该导弹已经服役,那就意味着无论是初期目标定位,还是中段数据链应用以及末端数据库分析、识别和引导,伊朗的导弹军工技术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非常令人震撼和佩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dc/1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