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

矫情还是写实人生若只如初见,到底有多难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在未看过安意如的任何一本书之前我已闻大名,也听过不少赞许之词,无非就是才情与美貌并存,恬静雅致之人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也很是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会获得上述褒奖。

在看她的书之前我没有去百度她的人物简介,因此也不知道她到底长得如何,经历如何。或多或少也是想印证一下“看过我的文章,就知道了我的人”这句话是真是假。从书里得到的远不止文字那般表象,更多的则是作者的内心。她的世界观,她的审美情趣,亦或是性格大体,都潜藏在她的文字中,读者只需细细品味即可。

关于她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看完她的自序之后我有种茫然不知所言的感觉。相较于以前看过的其他作者的书序,我不得不说安意如的写作手法实在让人生畏。且不说她内容上的空洞,单就表达技巧而言已让我无语。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可是,此一生,与谁初见又有什么关系呢?生是虚妄,跋涉无人之境,源自虚空的,终要重回虚空。你看,这些轮回了千年的花种,至今还在无我无他地盛开。

谁也带不走谁,谁也留不下谁。……

要爱,就要浪迹天涯,独立去寻。即使众人一起唱赞美诗,也注定分手,独自上路,做孤独的证道者。你看见杏树开花的枝桠,你的神灵出现,与他的决然不同。

我作为一个读者,兴高采烈地翻开书本,想象着书中将呈现给我美轮美奂的诗词画卷,想象着一个温婉女子的浅吟低唱。谁料一篇自序让我扫兴而归。作者完全以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姿态,说着林黛玉似的惆怅对白。我似乎都能看见一个面容苍白,长发散落的幽怨女子于“闺房”中,抚膺长叹。叹这年华易逝,人生虚空,又伤感“爱”的无常和短暂。如此状态,让本不轻言伤感的我难免腹中一阵翻滚。

这本书不过是借着诗的名义在谈情.抓住诗的一两个韵脚,或者从古代典故里扯来只言片语,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对相关事件做一番描写,写得风花雪月,写得婉转柔肠,不知不觉中,事件的许多细节都由作者的臆断和幻想替代了.作者不了解古人,却要替古人思考,代古人说话,让古代世界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都点染了爱情至上的味道.禅家说,心有莲花,则所见皆为莲花。安意如目光所及之处,看到的尽是风月。

客观地说,这本书绝不是粗制滥造之作,安意如是非常认真地在写,非常投入地在写,非常激情地在写,文字精致,笔调清丽。但是,这本书的失败之处,在于它实在有些太肤浅了.这种肤浅来自作者本身,是她的思想、她的阅历、她的感情本身奠定了书的肤浅基调。从书中对众多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论上体会,她缺乏的是对人生、对爱情深刻的了悟,缺乏的是回望历史典故时理性沉静的心态,她始终都漂浮在两情相悦的激情里。这种状态,与我看到书名时潜意识里所期待的“淡如清风的美丽”,差距太远了!

虽说我已是茫然状态,可还是抱着一丝幻想:既然有人夸赞,作者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不能单凭一篇自序就否定全部,作为读书人应有“严谨”的态度。然后我拖着昏沉的大脑继续进入作者的诗词世界。

走进作者: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年6月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由写作者。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年起以如冰恋枫网名流连于新浪金庸客栈。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年9月出版。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

?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
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emenf.com/ymly/492.html


当前时间: